□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湛
中山证券研究员 梁伦博
北京时间9月12日晚,欧洲央行下调了关键利率10BP,并同时推出大规模的债券购买计划,即从11月开始每月购买200亿欧元的欧元区债券。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将在时隔三年半之后重启具有相当力度的货币刺激组合手段。紧接着在9月18日晚,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BP,这是继7月降息以来美联储今年第二次降息。同时,美联储将超额准备金率下调了30BP,并在本周连续对隔夜融资市场进行干预,在银行系统中注入流动性。
在欧美央行宽松政策的引领下,全球多家央行纷纷加入其中。在美联储降息之后,已有巴西、沙特、约旦、阿联酋、印尼、卡塔尔等多个央行跟进。从年初至今已有超过30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启动降息,其中印度今年甚至已经四度降息,而十国集团中除了挪威央行继续收紧政策外都以量化宽松作为了主基调。
需要明确的是,欧美央行此轮举措更多的是一种“预防性”行为,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将加速进入全面宽松周期。美联储此次降息的幅度总体符合市场此前预期,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并没有对未来可能的路径做出较为清晰的预判。不过,鲍威尔在本次讲话中首次明确将特朗普政府激进的贸易政策形容成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威胁,并释放出了美联储可能会提前重新扩大资产负债表的信号。
模棱两可的政策预期反映了目前美联储决策层内部分歧巨大。不同于此次投票降息的基本共识,对于后续政策而言,17位官员中有7位预计今年将再降息一次。另外10人则平分为两方,一方认为这次降息后的新利率水平在2019年余下时间将是合适的,另外则认为本不应该降息。整体上美联储分为两个阵营,“鸽派”认为全球局势会继续拖累美国经济放缓,并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率下降,相反“保守派”则认为全球局势属于扰动因素,应当聚焦国内经济数据的具体变化。
欧央行内部对于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也持有巨大分歧。与以往尽量避开公开分歧不同,保守派人士选择公开质疑德拉吉的“临别大礼”。德国央行总裁魏德曼表示刺激措施过头了,倾向于储蓄的德国人尤其对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感到不满。而荷兰央行总裁克诺特则表示,重启资产购买计划与当前的经济状况不相称,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其有效性。奥地利央行总裁霍尔茨曼也公开质疑欧央行广泛的刺激计划,认为其刺激通胀的目标难以实现,且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
对于后续的判断,笔者认为欧美央行的注意力大概率将从预防性视角转向偏务实的视角,即重点观察经济数据是否会出现明显的转弱以证实或证伪经济面临的严重风险。在没有强力经济数据的支持下,不太可能基于一些金融市场的波动而迅速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性货币宽松政策。鲍威尔在公开讲话中也暗示了这一点,其多次提到反反复复的贸易问题是造成市场对于经济预期频繁变动的根源之一。其相当于委婉地表达出了美联储不愿为特朗普政府难以捉摸的贸易进展无限兜底的态度。
目前而言,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美欧贸易谈判悬而未决(欧盟贸易事务负责人9月16日表示,美国将很快就欧盟对空中客车集团的补贴征收新的关税,因特朗普政府拒绝解决一场围绕飞机制造商而进行的长期商业斗争),无法排除英国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本周四降低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至2.9%,为2009年以来最低增幅,当时金融系统接近崩溃,令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其还提到了若英国没有达成新的贸易协议直接脱欧,英国经济产出可能要比有协议脱欧的情况低2%,欧盟要低0.5%。这将使得英国经济陷入衰退,欧盟濒临衰退边缘。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欧美央行提前做出预防性措施在所难免。但由于“弹药珍贵”,美联储降息空间远小于上一次经济危机时期,而欧央行进一步的负利率化也将无法避免地带来部分潜在的副作用,包括风险资产泡沫化以及削弱了银行的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就算面临特朗普进一步的施压或者是金融市场的压力,欧美央行决策者们也不太可能继续在“预防性”措施上挥霍。下一步,欧美央行将密切聚焦各自国内经济数据的演变,虽然普遍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不确定性增加意味着他们不能肯定经济增长会轻微还是大幅放缓。若经济数据并没有出现明显恶化,欧美央行近期大概率将持观望态度,维持现有的利率水平直至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