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保监会颁布了《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等。与此同时,还明确提到了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多年来,我国储蓄率水平较高,且明显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储蓄率为47%,远高于26.5%的世界平均储蓄率,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发达国家的储蓄率甚至不到10%。
储蓄率高居不下与国内老百姓热衷于存钱的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老百姓更需要考虑到资产有效增值的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各类投资理财渠道逐渐拓宽,为国内居民的资金提供了不少的投资出路。在此期间,最可能吸引居民资金的,莫过于房地产、股市等投资渠道。
根据《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国内家庭资产在住房配置的比例高达77.7%。但是,与之相比,在金融资产,尤其是在股票、基金等领域投资上,家庭资产的配置比例却非常低。其中,家庭资产配置股票的比例甚至不足1%。
由此可见,在我国储蓄率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国内居民对房产投资的依赖度较高,却忽视了对股票资产的合理配置。如今,《意见》明确强调了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实际上还是颇显深意。
促进居民储蓄入市,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目标。根据目前居民投资的意愿分析,对股票投资的态度还是偏向于谨慎。由此可见,促进居民储蓄入市更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中,完善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尤其是提升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是促进居民储蓄“入市”的重要前提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从近期正式修订通过的新《证券法》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保护被设立为独立的章节,并对内幕交易、欺诈发行及信披违法等处罚成本采取了大幅提升的动作,这也是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投资者的作用。很显然,完善成熟的法律法规配套,是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居民储蓄入市的重要前提。
再者,在“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的大背景下,促进居民储蓄入市,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例如持续提升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不断盘活股票市场的投资人气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册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只有实现股票市场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才能够保障资本市场足够的投资活力,并为居民储蓄入市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
除此以外,应该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调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在实际情况下,出于资产增值的考虑,不少投资者往往看到了股票市场高收益的一面,却容易忽视高风险的因素,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则是股票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此可见,在促进居民储蓄入市的同时,需要通过媒体及机构等力量,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并不断强化投资者自身的投资风险意识,让他们时刻认识到股票投资的风险所在。
促进居民储蓄入市,有利于缓解国内长期存在的高储蓄率现象,同时也有利于居民财富的稳健增值,并为股票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补充,促进国内股票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不过,在促进居民储蓄入市之际,我们更应该做好相应的配套以及充分的准备,让投资者可以放心投资、安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