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与股市在深处相通,即供需矛盾和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然。
蒋光祥
近期有“券商中国”等媒体集中报道炒房氛围浓厚的江浙地区有不少人士将房地产套现资金投入股市,保证金余额与两融余额环比也确有增加。
“炒楼资金进入股市”并非坏事。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历时十多年的房地产调控终见系统性成效。庙堂之高,“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已成言行一致的共识;江湖之远,“房住不炒”已经深入人心。已有不少房东抛却幻想,看淡后市,将房子视为储蓄,对“利息”微薄也就没有怨言。而对于不甘心这微薄“利息”的房东群体来说,此刻将投资房(非自住房)套现,选择其他进取型投资品种,也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这说明当前3000点左右的A股市场点位,已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样是承受了一定成本(如房贷利息)的投资行为,选择后续空间更大的股市,起码在现阶段看来更为明智,至于将来,可以结合A股走势“边打边撤”。言及此处,有人可能有不同意见,若是博一个与当初房市相匹配的收益,这类套现资金为什么没有选择币市、鞋圈等更为“暴利”的市场?这已有“抬杠”之嫌,现时若论合法暴利,谁又能比得过养猪?但几人有这个本事呢?况且市场容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币市、鞋圈过气之后,已有“盲盒”、“手办”跟风炒作,狂涨39倍仅需数日,但与A股相比,还是“旁门左道”、“跳梁宵小”,在这样的小众市场火中取栗、刀口舔血,并不是大多数房东所能掌握的本领。因而,对于当前入A股所承受的潜在风险与收益,都有自己的“性价比”判断。
不过,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股市与房市两者视为跷跷板。倘若事情真有这么简单,那么就不会出现过往楼市火爆时十二道金牌还压不下来,股市靠数十条利好也难有起色的囧境。房市与股市在深处相通,即供需矛盾和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然。有供需矛盾存在,有赚钱效应存在,就会吸引跟风资金,而这些资金并不必然要在股市与楼市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此外,炒楼资金入股市并不等于“卖房炒股”,此处语境仅适合那部分拥有多套房产、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这批人现在卸掉部分杠杆(房贷),或者转移杠杆(两融)至股市,仍属于有一定实力的适当投资者。而卖出或者抵押自住房炒股,这属于高空走钢丝般的搏命,通俗来说就是“赌”。
国内缺乏好的投资品,使得不少人图省事直接抓一个标的物来玩资金盘,是一直以来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不过,热钱从以往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流入币市、鞋圈,走向其实是一个进步,起码不影响国计民生。现在资金从币市、鞋圈转战A股,总体上看,不是坏事,甚至有可能是好事。
(作者系基金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