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市火车站,年过六旬的张爷爷和老伴从延安赶来和儿子过年,老人怀里抱着孙子,表示儿子在西安工作,全家人都在此过年,老伴还带了老家的特产煎饼。能和儿子一起过年,老人们很高兴。
在一个“流动的中国”里,老人们留守在乡村里,年轻人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是许多家庭的生活图景。作为一种新兴的团聚方式,“反向过年”不仅缓解了春运的交通压力,也改变了人们的团圆方式;尽管如此,讲究“和合”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却依然没有改变。
从年轻人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老人们的“反向过年”,将一家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以血缘、伦理和情感汇聚而成的强大磁场构成的文化吸附力。作为一种被动的或者主动的自我调适,“反向过年”说到底就是人们对当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回应与策略。
春节作为传统节日,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节日。对于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来说,春节能够享受一段时间的“慢生活”,让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只要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不论是在城市过年还是在老家过年,其实都一样。一项报告显示,广州不仅入了2019年春节出行“人员流动最多”前十榜单,也雄踞“反向过年最热门城市” 榜首;“反向过年”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新年俗,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面对“反向过年”,人们最大的担忧有两点。一是老人们虽然到城里过年了,社会关系网络依然在老家,怎么办?二是城市里缺乏“年味” ,缺乏过年的氛围。在一个互联网无所不“加”的时代,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亲戚朋友之间依然可以视频聊天,一样可以互发红包、相互拜年;即使要给长辈们磕头作揖,也同样可以在镜头面前完成。
至于城市年味淡,要从两个方面看。过年在城市里也不能老宅在家里封闭的私人空间里,而是要走出家门去寻找年味。对于城市而言,在“反向过年” 越来越火爆的当下,也要为老百姓营造更有年味的节日氛围。不论是逛庙会、吃当地小吃,还是去博物馆、美术馆,抑或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只要有心,大城市同样可以年味十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同样可以成为过年的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意愿、有能力将父母接到城市过年,说明大家的生存生态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不再为老人们来了“怎么办”、“住哪儿”发愁犯难;居大不易,年轻人在城市里房子更大、收入更高、前景更好,观照出年轻人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的基础更加牢固和扎实。对于父母而言,有什么比和子女团圆、看见子女生活得安稳幸福更快乐呢?哪怕“反向过年”自己会多辛苦一些,他们也觉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