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报告:用15年时间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近日,以“2020小康元年”为主题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厉克奥博与李冰共同发布了《2020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绩,杠杆率过快上涨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接下来,在进一步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应该兼顾需求侧管理,积极培育市场,让中国经济的温度暖起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干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出席并点评。

  

厉克奥博:希望用15年推动4亿人口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图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发布报告

  这次的主题是“培育市场,释放需求,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持久战”。当前的中国经济确实经历了一轮下行,乐观的是,我们的杠杆率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成绩。可以看到,2018年之后,杠杆率基本稳定,虽然2019年略有小幅上升,但不值得担心。因为中国本身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我们又通过银行体系为社会生产融资,所以我们的杠杆有客观的自然高杠杆的必然性。去杠杆的关键是切肿瘤,一定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我们在此呼吁成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帮助民营企业出清兼并重组的这一类基金,或者类似于并购不良资产的基金,来帮助市场进一步出清。同时建议加强国有企业的去杠杆。

  我们的政策建议,就是培育市场,释放内需。具体讲,我们提出两个抓手,第一个是中等收入人群的倍增计划,我们希望通过三个五年计划,也就是15年的时间,让目前10亿低收入群体中的4亿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我们测算了一下,让这些低收入人群年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实际值超过4%,我们就能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中等收入人群倍增计划,每户有大量汽车、空调的需求,大量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住房的需求。这些需求加在一起,每年预计可以至少带动GDP增长0.7-0.75个百分点。

  所以我们建议:一、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适当放开一二线城市的落户限制;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减少个人所得税或者是社会保险的缴纳额;三、通过区域联动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第二个是中等收入人群的复杂需求管理,社会治理应避免一刀切,关键在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有两个建议:一、汽车是抓手,建议将汽车购置税的征收和使用权交给地方政府,加强对交通拥堵城市的道路、车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二、引导民营经济进入高品质服务领域,由行业组织或政府进行合理监管和约束。

  

李冰: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国内需求进一步释放

图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李冰发布报告

  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持久战,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分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解。

  2018年中国跨入中等收入群体首次超过了4亿。这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绩,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仍然存在着人口二元化的问题,城乡壁垒尚未完全消除。我国的14亿人口中,按收入从高到低排序,排除收入最高的4亿人,剩下的10亿人口的年人均实际收入相当于20年前全国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他们的收入是亟待提升的。如果收入增加了,他们消费的劲头要比中等收入的人群更大。所以提高他们的收入,释放他们的需求,可以有效对冲当前经济下行的趋势。

  研究院在2019年6月份的报告里面,详细测算了一个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计划路径。按照一个相对谨慎的路径,如果每年保证人均实际收入增长4个百分点,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跨度内,可以使中等收入人群倍增,扩大到8亿。通过汽车、空调和住房这三项,就可以带动中国GDP增速0.7-0.75个百分点。所以当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我们应该把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和增收。

  

汽车消费:长期汽车市场仍有巨大的需求潜力

过去几年经济总体的下滑,收入增速的放缓,影响了人们对收入的预期,影响了汽车的需求。2019年以来,国家推出了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国五国六切换的效应在下降,所以我们看到了汽车消费的回暖,这是短期。我们想推出的观点是,长期汽车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如果我们看国内,2018年全国居民的平均每百户年末汽车拥有量是33辆,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量是41辆,而农村是22辆,所以城乡之间有大概一倍的差距,这是一个巨大的未来消费空间。

  除了将汽车购置税和使用权交给地方政府,以及加强交通用度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汽车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之外,我们想强调对于摇号和限牌的城市,除了放宽车牌获得的增量之外,应该积极盘活现有的车牌存量。

  

医疗保健:需求将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亟须补短板

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着非常大的短板。过去这些年的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的支出比重持续下降,医疗保健占比持续增加。医疗保健方面支出的增速显著高于总体的增速。

  这个市场增长空间是巨大的。我们预计未来我国的医疗保健需求将呈现快速扩张之势。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老龄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的加深,必然会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在未来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医疗保健需求也会提升。

  我们建议应该增加医疗资源的公共投入。同时应该放开市场的准入,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加介入医疗领域。加强政府的监管,避免民间资本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双管齐下,增加医疗保健服务的供给,从而释放需求。

  

教育市场:结构调整、提质增效

基础教育需求存在比较明显的错配,幼儿园的供给量严重不足。适龄儿童入学难,尤其是农民工等新进入城市人口的子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整体教育品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们建议优化公共教育供给结构。增加人口净流入城市的公共教育资源,整合和强化县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资源。提高公共教育的品质。采取积极措施缩小一般中小学校与优质中小学校之间的差距,缓解“学区焦虑”。此外,应引导民间资金兴办幼儿园,由行业组织或政府出面,对幼儿园进行认证、监管,设立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幼儿园办学,以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托幼教育的供给。

  

房地产:长期需求有待释放

如果我们看城市用地的批地上,在2007-2016年所有的年份里面,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存量比例是最低的。还有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对比,2015-2019年中国普遍还是工地用地占主导,住宅用地的批地是相对弱于工业用地的。政策建议,增加一二线城市的住宅用地供给,同时适度放宽一二线城市的购房需求限制。

  

金融市场:打造高质量金融市场,释放金融需求潜力

金融市场没有很好满足居民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需求,有三个重要的表现:中国仍然是以房地产作为居民资产配置的主要资产。因为缺乏高质量的金融市场产品,导致近年来金融乱象频发。再就是没有高质量产品的支撑,导致了影子银行大发展,影子银行体系在过去十年快速发展与壮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产品结构的不合理。

  释放居民对美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本身便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长期增长的基础。近年来,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市场和提高金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上海金融法院建立、证券法修订等。但我们认为这还不够,还有很大的发力空间。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资本市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金融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未来中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该统一思想,把打造长期需求端作为工作的重点,培育市场,释放需求,让地方政府把这个事情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这一点我们相信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持久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仍然潜力是巨大的。

  

李稻葵:中国经济要启动新的发展模式

图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干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点评报告

  这个报告背后有一个大的想法,就是中国经济从现在开始,恐怕要启动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这个新的发展的模式跟过去41年有所不同。过去发展模式简单来讲是干了两件事,一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我们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靠学习,但不一定能学到核心技术。第二,是我们是部分利用了国外的市场,利用国外的市场拉动了一批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但是这两件事从现在开始,碰到了困难。怎么办?必须把中国经济真正打造成一个大国经济,走大国发展道路,一是核心技术要自己去创造,当然这个创新的过程也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不断学习。第二,必须真正挖掘出自己的大市场,14亿人口没有理由做不大,必须做好自己的大市场。

  因此一个推论,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大思路,要逐步调整。要从过去主要关注供给方,比如转向长期需求的管理和释放,想方设法释放出长期需求。报告说两个方向,一是已经进城的,需求要复杂化,过去买一个电冰箱,往插座上一插,东西一放就可以使用了,现在不一样了,孩子上幼儿园的需求是复杂需求,担心小孩被虐待,孩子上学更复杂,能不能进一步升学,开不开心。复杂需求的释放,考验我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事,所以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绝不是空话,落实到经济发展方面,就是要释放中等收入人群的复杂需求。

  第二,要尽快地通过加快城镇化来倍增中等收入人群。从过去只抓供给,只抓招商引资,转向经营我们的需求,我们讲的是长期需求管理,需要的是政府自己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思路。我也呼吁大家一起努力,创造这个需求。维护这个需求需要很多的体制创新,讲一个小例子,比如以后相关地方的税收是不是不要完全放在生产侧?能不能让地方政府一部分的地方税,来自于本地区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在需求方面大家竞争一把,在需求管理方面要下工夫。

标签: 需求 收入 中国经济 杠杆 群体
N本文来源:新华网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