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股第一个交易日收了个开门红,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元旦期间央行宣布降准0.5%,而且是全面降准。此次全面降准,为市场释放了约8000亿流动性。
元旦降准,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这个意料之中,是去年12月底高层已经发话要降准,但去年年底并没有实施,可能是考虑到2019年整个M2的情况而推迟到2020年元旦,因为这个增加数可以计到2020年。而且由于今年1月份有6000亿左右的逆回购到期,再加上元旦和春节大假因素,货币投放的力度肯定会比较大,因此市场对于此次降准还是有比较充分预期的。落实到资本市场,A股显现出靴子落地的“普天同庆”,受益最大的金融股集体上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次普涨,2020年第一个交易日并没有出现新的领涨品种,而且受益降准的制造业和房地产其实并不显山露水,这再度印证了降准其实并不意外。
但元旦降准还是有意料之外的政策信号,那就是与此前多次局部针对性地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定向降准有所不同,此次是全面降准。为什么会全面降准?央行说得很清楚: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而在去年,几乎每一次降准都是局部针对性很强的降准,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这个意料之外的潜台词就是2020年逆周期调节的手段将更加多元化,紧跟降准的还有什么呢?还要求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很明显,2020年的货币调整力度可能会加大,工作重点可能会倾向于保增长,投资力度相应也会加快,毕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稳增长是重中之重。
实际上,降准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不管是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因为降准是增加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但要真正流入到实体经济还有很多环节。虽然后期LPR会因为流动性增加而下降,但这个成本还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最终落到实体经济企业手中的时候还不低。从A股的实际表现看,投资者似乎更关注其它重要经济指标,比如CPI、PPI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措施,从投资的角度看,市场是不缺钱的,缺的是资金进入的动力。2019年,虽然“核心资产”涨了整整一年,抱团取暖的公募基金平均收益高达47%,但这样的市场对场外资金其实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二八现象”背后,“二”被抱团,场外资金不愿抬轿,“八”成鸡肋,场外资金不愿送死。不要说降准,就是降息也未必能掀起多大风浪。
当务之急,是疏通场外资金进出资本市场的渠道,给予场外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技企业都在科创板上市,谁去给它们源源不断地融资?谁能在科创板树立一两个“科技茅台”?还是需要新增流动性。怎么给它动力?资本是逐利的,能赚钱能盈利就是最好的动力。
全面降准虽然不是大水漫灌,但数千亿流动性的释放也是实实在在的,为保经济稳定发展,后续逆周期调节政策正在路上。资金要与资本市场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和价格发现功能,引领社会流动性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希望此次全面降准能真正水到渠成,成为2020年A股科技大年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