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头版评论:“深改12条”916字勾勒资本市场目标 笔墨浓淡皆点题智慧监管

  日前,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共计916个字。其中,笔墨最浓处为第2条,逾150个字;笔墨最淡处为第7条,不足30个字。笔者注意到,两条重点任务均着重于高效的“智慧监管”。

  字数最多的第2条内容十分丰富,而且紧盯资本市场主体,具体包括:“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制定实施,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努力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严把IPO审核质量关,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优化重组上市、再融资等制度,支持分拆上市试点。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分类监管、精准监管”。

  “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是数学家华罗庚提出的学习理念。第2条信息量非常大,确实是一本“厚书”:首先,制定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发力点在于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市场最关心的IPO和退市监管都隐身其中;其次,优化重组上市、再融资,特别点名了分拆上市试点。重组上市、再融资等行为其实也对应了资本市场的另类入口——资产上市入口,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资产IPO”,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以排比词明确了监管手法——持续、分类、精确,配合近期监管多次提及的“抓两头、带中间”来解读,可以看出监管能效的进一步聚合、智慧监管的进一步提升。

  回过头来“把厚书读薄”,则可以参考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的表态。易主席撰文表示,“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从把好入口、畅通多渠道出口,加强持续监管等方面精准发力,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上市公司质量有较大提升”。该表态在明确了通过智慧、精确、持续的监管引导上市公司提升质量的同时,也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了信心,甚至给出了大致的时间表,监管“杠杆力”十足。

  在“深改12条”中,第7条字数最少,仅仅不足30个字,包括“切实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不过,字越少事越大。笔者认为,上述重点领域的重要性同时在于其连通资本市场主体与场外资金,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交叉点”,也是 “杠杆监管点”。

  如果对这些场外资金进行穿透,其融出方可能是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而融入主体则涉及上市公司及其重要关联方、以及部分适当性不足的投资者。通过融出方放贷行为的传导,风险在金融机构之间传递;通过融入方借贷行为的传导,风险可能在资本市场积累。对于监管而言,其事半功倍的杠杆效果也是一样的:监管资金融出,可以甄别资金来源的合规性、风控是否到位、风险承受力的适当性;监管资金融入,可以分辨融资方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和意向、资金用途的合规性、投资者适当性等,这两点都是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化解风险,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事实上,监管部门已经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先手棋,打主动仗。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上述撰文中也指出,“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工作方针,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对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及场外配资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坚决管住增量,有效化解存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变化,通过深化改革主动引导市场预期,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笔者认为,“坚决管住增量,有效化解存量”的表态更是表明了监管部门解决问题的大智慧——不放任问题,但也不急于求成;坚持分层次、稳健化解。

  走过近30年的资本市场监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随着目标的明确、制度的完善、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迭代等,资本市场确实有理由期待更智慧的监管,笔者深信,这也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标签: 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 风险 个字 入口
N本文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