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国家卫健委在广州花都召开广东基层医改新闻发布会,推介广东基层医改经验。这已经是连续三年国家在广东召开医改工作新闻发布会。以广州花都为代表,广东创造性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举措,取得了留住基层人才、增强业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赢得群众满意的成效,打造出了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广东医改经验”。
这边厢“人往高处走”的客观规律,注定了优质医疗人才不断“上浮”才是大势所趋,基层乡镇医疗缺人缺资源往往在所难免,而那边厢则是乡镇医疗离不开人才,需求与缺口不仅客观存在甚至不断加大。现实中,基层医疗究竟如何搞,的确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同样为之头疼,以美国为例,大量人口并不密集的小县市,同样存在医疗人才与服务供给的大量缺口,而为了弥合这一不足,美国甚至不得不在移民政策上动脑筋,以非常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外国医疗人才到这些地区工作。
相形之下,广东基层医改,在短短十年内,不仅实现了医疗硬件及设备上的改头换面,医疗人才更是从“赤脚大夫”蝶变为医学专业毕业生,村级医疗甚至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不难看出,相比过往医改更多只是将医疗资源沉降说在口头上,实际却并未有太多真金白银的投入,此次广东基层医改显然是动了真格。无论是1200万对村卫生站的标准化提升与建设,还是将“乡医”编制升级为“镇医”,尤其是基层医生的年均收入提升到25万元,可谓招招中的,直击当下基层医疗的痛点。
事实上,在医疗服务的众多要素中,除了需投入不菲的医疗设备之外,至为关键的要素当然是人。无论是综合性专业性大医院也好,基层乡镇医疗服务机构也罢,合格医疗人才的到位,才是其有效运转满足医疗需求最基本的前提。而人才问题也恰恰是求解基层医疗问题不得不直面的最大悖论。现实中,医疗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常常受限于所属的医疗机构层级,既无编制又少收入的乡镇医生,自然缺乏吸引力。而“人往高处走”的人才流动属性,注定了基层乡镇医疗机构很难招到人才,甚至还要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因此,唯有让基层医疗不再缺“人”,让专业医生从乡镇医疗服务中获得成就感与合理的回报,才有望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医疗的困局。反观此次广东基层医改,从乡医编制升级,到基层医生收入明显提升,以及背后财政对于基层医疗支付的保证,可以说是对基层医疗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直面回应。
广东基层医改以“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为核心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有目共睹,相关经验也有望被各地借鉴以攻坚基层医疗难题。当然,作为广东经验的核心,财政的到位与担当无疑是此次医改成功背后最强有力的根本保证。那么,对于广东这一强财政省份的医改举措,是否能放之全国而皆准,其他地区是否具备相应的财政支撑实力,医疗资源与人才的下沉,又如何与医疗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益之间进行拿捏与平衡,也仍然是对基层医改可否持续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