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进入降息通道,实际上“负利率时代”已悄然到来。
8月底,德国宣布拍卖2050年到期(30年期)国债,票息为史无前例的零,如果将通胀等因素计算在内,这批国债的实际利息为-0.11%,而此前不久,德国已发行了票息同样为零(这意味着实际利息同样为负数)的10年期国债。
据彭博社稍早统计,全球实际收益率为零或为负的债券已占发行总数的1/3左右,总金额逾16万亿美元,且这一趋势还在扩大;在对利率最敏感的商业贷款方面,今年8月上旬,丹麦第三大独立银行Jyske Bank宣布,启动利息为-0.5%的10年期固定房地产按揭业务,这也是全球第一次出现负利率的商业信贷,意味着借贷者在10年后所需偿还的款项,甚至比本金还要少。
德国此次发行零息国债也势必鼓励和刺激更多商业银行和商业金融机构推出更多负利率产品。
为何说“鼓励和刺激”?一方面,国债的零息、负息化,意味着官方承认并确认经济不景气趋势的长期化,意味着官方基准利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低位,以刺激消费并鼓励投资,从而提振经济景气值;另一方面,国债的零息、负息化意味着未来商业金融机构将有更多机会从央行等官方金融机构以更低的负利率借到钱,然后再用相对较高的负利率向市场放贷,从而通过这种“倒利率差”填补负利息的缺口。
加上此前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实际负利率,市场人士认为全球经济真正进入了“负利率时代”。
在大多数普通人心目中“最稳”的投资理财产品——银行定存和国债纷纷“负利率化”的今天,人们有理由为自己的投资和资产捏把冷汗。
那么,在负利率时代人们该何去何从?
近来黄金等贵金属及其衍生产品的一路走高,“利率和金价走势相反”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已成为一个“定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此番“负利率”趋势的根源,是全球经济的疲软,增长预期的低下,是市场、资金、机构和普通消费者找不到实体投资方向,不敢消费、更不敢透支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更多“避险资金”流入贵金属及其衍生市场就成为必然。
但黄金投资成本较高、资金占用大、变现过程冗长,而黄金衍生产品则存在许多风险,并不十分适合“纯散户”理财保值。
另一种可行的选择是“避险货币”。在自身市场“负利率时代”和全球化市场条件下,将部分资产转为这类高利率外币定存,也不失为一种止损思路。
受实际利率影响最大的市场通常是房地产市场,低利率往往意味着更低的房贷和房屋负担成本,这对于自住型和住房改善型用户而言当然是个福音。但负利率时代的房地产交易会相对冷淡低迷,如果意在短期投资,“负利率时代”未必是个好的买入点。
在“负利率”的大势下,最明智的态度应是“保持平静”,选择自己熟悉的投资领域适当投资和改变投资组合,以追求更多收益或更少损失——倘没把握做到这些,还是“一动不如一静”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