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强化逆周期调节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近期,“强化逆周期调节”一词被监管层多次提及。央行在19日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表示,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将“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转变为“强化逆周期调节”。笔者认为,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工作的重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解决实体经济困难,扩大内需,所以,强化逆周期调节还是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也面临多重挑战和困难。今年初,CPI就出现了上扬走势,与此同时,GDP涨幅却一路向下。特别是国家统计局10月份CPI数据显示,CPI涨幅同比居然高达3.8%。这个CPI涨幅,无疑有“二师兄”的很大功劳,还有生活消费类的水果、水产以及餐饮、房租等价格也在搭伙涨价。而跟CPI涨幅扶摇直上形成巨大反差的是,GDP涨幅却逐步放缓,10月份公布的第三季度GDP涨幅已下跌到6.2%。还有11月份公布的10月采购经理指数为49.3%以及PPI同比下降1.6%。这有涨有跌的两个走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难免会让市场产生通胀预期甚至是滞胀预期。

  但深入分析之后发现,解决CPI上涨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要做好下一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就要严格按照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办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从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挖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培育新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就业稳定增长,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还要坚持用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梳理企业投资兴业的堵点难点,对标先进水平,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着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市场需求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开展“双创”,促进制造业企业升级改造,拓展新动能成长空间。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多元化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逆周期调节就应当放在着力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堵点和痛点。一直以来,实体经济发展中最大的堵点和痛点就是融资难、融资贵、资金压力大、经营成本高等。不过,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和政策支持下,这些问题还是得到了一些解决。单从减税降费来讲,从今年1月1日起拉开帷幕的2万亿减税降费中,制造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主要适用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由16%下调至1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扩大到所有制造业领域;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取消对留抵退税的行业限制。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制造业及与其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合计新增减税7995.63亿元,在前三季度新增减税中占比过半,达52.92%。个税方面,除了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外,11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暂定两年内对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或年度补税金额较低的纳税人,免除汇算清缴义务。还有,11月19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表示,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推动银行贷款利率下行,央行近期在16天内先后下调MLF利率、逆回购利率、国库现金定存利率、LPR利率,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债券市场→LPR→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首次完整展现,并日渐清晰。同时,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结构性降成本力度,引导银行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合理水平,规范银行服务收费,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引导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可以说,上述财税、货币、金融等政策措施都是聚焦实体经济,都是最有效的逆周期调节手段的应用。

  接下来,就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举措而言,财政政策方面,积极财政政策仍将“加力提效”。一方面确保减税降费的持续落地,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另一方面,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地方债会进一步加快新增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依法合规发挥债券资金积极作用,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和(港股00001)高质量发展。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打通“中梗阻”,对搞变通、打折扣或变换花样乱收费抵消减税效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货币政策方面,稳健货币政策依旧“松紧适度”,继续保持定力,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进一步创新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加强结构调整,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还要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坚持用市场化改革方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推动银行更多运用LPR,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切实把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此外,还要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要积极创新资本补充工具,努力推出永续债、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以及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继续推进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能力。另外,在金融改革方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形成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之间的“三角”良性循环。

标签: 实体 经济 周期 融资 货币政策
N本文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