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獐子岛的“扇贝任性”看农业股投资困境

  獐子岛的扇贝可谓“动如脱兔”,一会儿跑了,一会儿又回来了,甚至有的死了,好比当年蓝田的鳖,一会儿跑了,一会儿又跑回来了,任性得很!问题是,蓝田的鳖跑来跑去,蓝田这家公司也跟着灰飞烟灭了,獐子岛的扇贝跑来跑去,折腾的可是广大投资者的小心脏!农业类的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产品到底如何?存量有多少?投资者哪怕实地调研,也无法查证清楚,上市公司要是想玩啥猫腻,可谓易如反掌,这就给农业股的投资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农业类的上市公司,产品一般都长在水中或者地里,比如水产类的上市公司,产品就在海里或者湖里,面积小的人工养殖的湖里还好一点,至少投资者过去调研还可以用肉眼感受一下,大面积的湖泊养殖或者深海养殖,投资者即便有三头六臂,实地调研也调研不出来个啥,更无法一一清点数量。享有“私募教父”美名的赵丹阳,早年投资高速公路、家电等股票时,曾亲自去路口点数通过的汽车数量,甚至深入家电销售渠道,搜集一手销售数据和发货批次等信息。但谁能够想象投资者去深海清点扇贝数量?或者去湖泊卷起裤脚清点水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如果长在地里,那就更无法统计了。即便养猪类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大多只能根据猪肉的价格走势来做投资决策,无法统计养猪类上市公司的生猪数量。因此,如果上市公司不讲诚信,通过养在深海里或湖泊里的水产品“跑了”或者“死了”玩猫腻,投资者都无法证伪或证实,那么,给农业类上市公司估值就很难科学和理性。因为上市公司最核心的产品数量都无法核实,业绩走向也就无从预测了。投资者如果听信上市公司的“忽悠”,很容易给予此类上市公司过高的估值溢价,从而给自己未来的投资埋下隐患。

  扩展到整个大农业,比如农林牧渔行业,投资者以往在农业股上赚钱,很大程度上赚的是行业周期的钱,比如猪周期向上的拐点来临,猪肉一个劲地涨价,养猪类的上市公司就面临系统性的投资机会;再比如种子涨价,种业类的股票业绩预期向好,种子股就面临利好。比如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这波猪周期行情,就是猪肉涨价带来的系统性行情,猪肉类上市公司几乎是普涨行情。投资者赚的其实是养猪产业链周期向上的钱。

  银广夏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背后却是疯狂的财务造假,蓝田股份的造假风波更是骇人听闻,如今,獐子岛的扇贝不“安分”地频繁跑路,让投资者也是坐卧不安、无可奈何。所有这些乱想,都从侧面反映出农业股投资的诸多困境:农产品无法实地盘点清楚,从而无法科学理性地预测上市公司业绩,而上市公司因为这一点,可以“有恃无恐”地编造理由,大肆造假,投资者最终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农业股的投资机会毋庸讳言,现代化的农业、绿色农业的市场空间没有天花板,但如何预防农业股投资中的诸多陷阱?目前来看,尚无有效规避方案,投资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散投资,对于有历史污点的上市公司坚决避开。而从监管来说,对于有造假嫌疑或造假历史的上市公司,坚决一查到底,加大处罚力度,让造假的上市公司付出加倍的违规成本,让农业股的投资逐步得到“正名”。

标签: 上市公司 投资者 农业 蓝田 扇贝
N本文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