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经济怎么走?林毅夫这么说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围绕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工作前进方向,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发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给出几个关键词:“两个‘近底线’、两个‘难持续’和两个‘待改善’。”

  林毅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图片来源:公众号“北大国发院”。

  以下为林毅夫教授的观点摘编:

  所谓两个“近底线”,一个是经济增速已经滑落至政策底线附近。为按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今明两年的GDP增速至少需要6.2%;另一个是失业率接近政策底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从业人员”分项指数连续9个月处在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7月、8月和9月分别为5.3%、5.2%、5.2%,接近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预期目标5.5%左右。

  两个“难持续”:一是外需虽然表现出一定韧性,但难持续。全球经济景气仍然处在下行通道中,正呈现出全球经济同步下行的共同特征。有全球经济“金丝雀”之称的韩国出口增速自2018年5月出现负增长以来,已连续9个月处于负增长状态。二是内需,今年7月、8月,我国社会零售品总额的增速明显低于6月;投资仍然是我国内需的主要引擎,但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和利润增长放缓影响,其增速在最近两个季度持续处于低位。

  两个“待改善”:一个是实体企业的经营状况虽有好转迹象,仍急待改善;另一个是,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虽有所缓解,仍急待改善。

  这些问题改如何应对?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要稳预期。在全球经济增势减弱、不确定性增多,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稳预期显得尤为重要。稳预期是稳定经济增长、消除不确定性的重要前提。今明两年有必要将全年GDP增长稳定在6.2%的水平,以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按时完成。

  二要补短板。我国是一个储蓄规模庞大,债务规模适中的发展中国家。2018年,我国储蓄率为44%,是其他国家平均储蓄率的两倍;同期我国债务占GDP比重为254%,低于发达国家平均债务水平。我国融资结构为债权型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所主导,因而我国国内债务规模上升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因此,宏观政策一方面要防范‘高杠杆’可能带来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地强调‘去杠杆’,特别是不能刚性快速‘去杠杆’。同时,也可考虑,全面客观地评价基建投资的商业模式,适度放松地方政府的债务约束,发挥基建投资‘补短板’、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三要“优监管”。有必要优化监管方式,把控好金融监管政策的推进节奏,重塑影子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必要的“毛细血管”。同时,也有必要重新梳理和审视“资管新规”,给市场调整留出时间,给表外转表内留出空间,也给健康的表外业务留出生机。(来源:人民政协报)

标签: 两个 我国 债务 北京大学 底线
N本文来源:新华网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