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港股01988)研究院研究员 郭晓蓓
近日,区块链一跃成为市场上的热点话题。A股市场区块链板块出现暴动,截至11月1日收盘,本周已有70多只股票出现涨停。
目前区块链在国外落地比较好,比较成熟的应用主要还是数字货币,国内则主要集中在金融、贸易、医疗、供应链管理、慈善、公共管理等行业。其中,金融领域的应用落地案例占80%以上,主要是电子合同、跨境支付、贸易金融中的授信,还有围绕核心企业开展的供应链金融和资产证券化等应用。在金融普惠方面,区块链也大有施展空间。
银行应主动拥抱区块链
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银行应该主动拥抱区块链技术。
一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融入到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中。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已成蔚然之势。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区块链技术可以彻底改变银行的支付清算和信用信息系统,从而对其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区块链应用程序还促进了“多中心,弱中介”场景的形成,大幅提升银行业的效率。
对银行而言,应努力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内部乃至银行之间的清算和结算业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极大地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同时,还可以采取跨界合作模式,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探究区块链技术在银行的落地应用。目前,区块链领域的龙头公司包括新湖中宝、浙大网新、海联金汇和润和软件等。但是,必须考虑到区块链技术的一些障碍、监管和其他相关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二是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的问题。银行应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打通不同渠道、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对中小企业和企业主信息的系统整合。同时广泛联通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精准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为中小企业融资有效增信,推动批量精准获客。在此基础上,从交易、结算、纳税等场景切入,围绕中小企业实际需要创新定制系列产品,形成分类分层的产品体系。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港股01398)于2018年5月发布首个区块链专利,旨在使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内部处理效率,避免重复提交文档;中国银行(港股03988)上线了首款区块链电子钱包,钱包地址由32位数字及英文字母组成,可以绑定银行卡号;建设银行(港股00939)通过与IBM合作,在香港开放和推出“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为其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提供服务。
三是重视技术人才储备工作。优秀人才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储备工作,提高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加快区块链相关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懂得前沿技术(如密码学)以及有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人才的培养,组建区块链专业研发团队,结合自身实际,加大调研分析,增强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战略需要的区块链应用技术。
同时,要深入研判新技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充分评估新技术和业务融合的潜在风险,建立健全试错、容错机制,把好安全关口,系牢合规准绳,卡紧应用标尺,防范技术风险向金融领域蔓延。
构建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
目前很多金融和商业机构都开始尝试构建自己的“朋友圈”,通过“联盟链”模式完成交易和资产清算。联盟链的作用在于:采用多中心化,系统信任问题得到改善;可联合众多行业,对产业或国家的特定清算、结算用途有用,降低不同地区的结算成本和时间,比现有系统更加简单和高效;能够继承中心化的优点,易进行控制权限设定;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目前,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大型金融机构都已陆续加入R3CEV区块链联盟。笔者认为,我国构建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也是有可行性的。
一是由监管机构牵头打造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超多强”,即在联盟链生态体系内设置一个超级管理员(如人民银行、银监会)负责权限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区块链技术发展行为指引。商业银行作为参与节点负责账务记载,并接受业务规则和监管法规的约束,从而构成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区块链生态体系。
二是银行机构主动承担或参与区块链生态圈建设。建议大型银行主动牵头组建区块链生态圈,并承担管理协调职能,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银行可参与区块链体系,以享受区块链技术的前沿成果。此外,按照自愿参与、地位平等、共同决策的原则,还可以考虑由若干银行共同出资成立区块链基础设施机构,最大限度保障所有参与银行的平等话语权。
三是依托行业协会或现有联盟打造区块链生态圈。新设联盟往往耗资巨大且沟通成本较高。考虑到金融行业历来有组建或参与联盟组织的传统,建议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或现有行业性业务联盟的权威号召力和较为成熟的组织管理模式,在联盟成员之间开展区块链应用场景建设,进而形成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
监管机构需提供必要保障支持
在现阶段来说,区块链技术还是有不足的对方,需要监管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保证其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有效监管。在当前阶段,区块链系统并不如各类中介平台所宣称的那样“去中心化”。政府可以通过影响软件开发商、硬件开发商,监管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相关中介机构运营,实现有效监管。但是必须注意到,对区块链的监管是一个持续动态博弈的过程,问题与监管的互动将长期存在。
二是提供规范和保障支持。尽管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特征,但仍需要有中心化部门提供支持。比如缺乏监管交易的数字货币就会存在很大的投机风险和洗钱风险。因此区块链技术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作支撑。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必须制定配套标准规范,尤其是操作制度,用以保障金融创新产品的合理、有效运用。同时,还应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落实相关教育和宣传工作,有效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是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目前,新技术的出现对各国货币体系都造成了一定冲击,传统调控经济金融的手段以及政策框架也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此,监管部门必须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需求对监管手段进行改进,完善监管制度。
同时,监管机构还要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新技术,只有掌握新技术才能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妥善应对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