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产权理论来看,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归属于产权所有者,包括现实利益和未来收益,劳动者是无权置喙未来收益分配。
吴幼喜 经济学博士、财经专栏作家
10月以来,央地国企混改提速,部分央企和北京、辽宁等地国企纷纷出台混改方案,其中市场化改革焦点落在员工持股改革。
对国企员工持股已经进行具体规定。对国企出资人来说,员工持股的原因不是由于企业资金短缺而产生的融资需要,而是员工中长期利益在现有企业利益构成中的缺位。获得股份,会让员工身份从劳动者转化为类似股东身份,个人中长期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留住优秀员工,增强企业发展可持续性,也使优秀员工的中长期利益合法化,获得制度保障。
员工的中长期利益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关键和重要?
从产权理论来看,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归属于产权所有者,包括现实利益和未来收益,劳动者是无权置喙未来收益分配。
现实中表现为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按照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参与企业劳动成果分配,这是市场经济下企业主体的标准分配范式,多数私企主体是严格遵守此分配理论和原则,员工持股并无所有制的内在要求。
国企现阶段是国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的存在形式,员工理论上也是国企的现场所有者,同时也是劳动者。这种所有制内在要求不能把员工与企业关系简单定位成雇佣关系。正视员工的在场所有者身份,逐步开放员工持股,给予员工未来收益分红权,这是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然,国家不能无偿赠送给员工股份,原则上也不能进行存量资产改革分配,这会产生社会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但通过员工出资,按市场价购买方式,让国企员工获得一定数额的企业剩余索取权,从而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出资者利益捆绑在一起,企业发展得好,个人利益才有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持股比引进社会股东更能推进国企的市场化改革:
第一,可以深化推进国企用人机制改革。国企改革多年来仍存在体制僵化等问题。员工持股将较好发挥现场所有者的约束监督作用,鼓励建立能者上、庸者下,股随岗变的市场化机制,改善增强企业活力体质。
第二,深化推进员工薪酬机制改革。对国企员工利益构成来说,现存薪酬标准和水平仍是员工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存在薪岗脱节、级差不合理、绩效考核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员工持股会推动国企对标国内外同类型先进公司,借鉴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改革不合理的机制和做法。
第三,倒逼深化国企总部治理方式改革。传统国企内部是“一股独大”,企业文化上也是只唯上不唯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治理机构也多成橡皮图章。
员工持股将有利于推动国企总部改革,破除官僚主义或行政化的工作作风,企业经营决策中也将听到来自基层企业的不同声音,督促国企总部科学决策,正确发挥企业大脑的重要作用。
虽然国企员工持股还处在试点探索阶段,但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改革举措,是现代企业活力的重要源泉,理应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