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年越南GDP增速高达7%。美国海关统计显示,2019年一季度,越南对美出口同比飙升40%,增幅在40个对美主要出口国中位居第一。
陶短房 财经专栏作家
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尤其随着中美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越南将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的舆论逐渐火热起来。
2018年越南GDP增速高达7%。美国海关统计显示,2019年一季度,越南对美出口同比飙升40%,增幅在40个对美主要出口国中位居第一,出口额达206.95亿美元,同期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减少13%,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减幅。具体到明细类别,越南对美手机、电脑类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0%和78%,中国同期却是-27%和-13%。
正是在这一系列成果刺激下,一些越南高级官员才喊出“越南将成为中美贸易纠纷最大赢家”的口号,而某些外国观察家也给越南冠以“下一个中国”的头衔。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更多观察家指出,越南迈向“下一个制造业大国”,需要跨过重重障碍。
首先,供应链问题难以解决。越南轻工产品的自配套能力十分薄弱:以配套能力相对较高的服装纺织业为例,其面料国内自给率仅不到16%,棉花自给率不到20%,有统计显示,70% 80%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是用于再生产出口的。
这种状况一方面让越南制造业产能“虚增长”,利润却被上下游和外商投资者赚取;另一方面也抵消了其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此外,在新产品样式、专利、专业设备和模具等方面,越南厂家也往往遭遇瓶颈。
其次,规模和品质问题仍是瓶颈。美国商会在今年稍早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较小的企业规模和高度不稳定的原料品控,导致越南供货商“完全无法确保大批量同规格订货的品质均匀”,因此“实际上不符合现代化制造业的基本要求”。
不少“老外贸”指出,中国、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制造业大国当初异军突起的关键,是“价廉物美”四个字,而“越南制造”却走了印度“价虽廉物不美”的道路,也难免遭遇和昔日印度(尤其纺织业)相同的瓶颈。
最后,基础设施拖后腿。越南的公路只有20%铺设了路面,主要铁路干线更是法国占领时代遗留下来的,越南没有一个吞吐量进入全球排名榜的大港口(反观中国则拥有全球10大最繁忙港口中的7个,以及日新月异的铁路、公路网络)。
在铁路方面,从胡志明市到河内,铁路里程仅1726公里,特快列车要跑34小时,而从北京到上海,1318公里的里程高铁仅需4.5小时。越南的水电供应也已进入瓶颈状态,且由于前述种种原因,外来资本对这些长线项目普遍不感兴趣。
基础设施的“先天不足”“后天乏力”,正严重制约“越南制造”的增长后劲,一旦越南按自身规划,逐步实现制造业“由轻到重”的升级,对交通、物流、水电供应的需求将更上一个台阶,届时缺口也会变得更大。
这并不是说,“越南制造”就毫无崛起的希望,综观几个新兴制造业大国崛起的路径不难发现,它们不约而同在“三来一补”大发展之后,走上了更多依靠内需的道路。
越南国土面积虽然不大,却是个人口近亿的国家,如能适时调整制造业构成,激活内需潜力,未来将更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