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报告显示,在参与测评的190个经济体中,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再次大幅提升,由去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这对于依然沉浸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氛围中的国人来说,无疑是送上了一份极为厚重的大礼。
从该份新鲜出炉的营商环境报告可以看出,在中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全球排名提升88个名次至第33位,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提升36个名次至第28位,办理破产排名提升10个名次至第51位,跨境贸易排名提升9个名次至第56位。这一个个极为精准的排名结果显示,外企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容易了。
中国营商环境好不好,外企恐怕是最具话语权的。以国人最为关注的医药产业为例,过去,国外药企研发的原创药品,要想进入中国医药市场,需要等待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来获得中国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能进入。一家外资药企的中国区总裁说:“以前我们在欧美获批上市的新药到国内上市,滞后期长达七八年甚至更久。而在去年进博会期间,我们研发的一款新药在中国从获批到上市只用了58天,创下了欧美新药进入中国市场速度的新纪录。”在这个欧美新药进入中国市场速度的新纪录背后,则是国人上上下下全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结出的硕果。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为了吸引外企来中国投资发展,国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硬环境来说,中国投入了数以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县县通高速,四横四纵的高铁,以及全球吞吐量前10名的大型港口,不仅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城市群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打造出了全球一流化的交通物流设施,也为外企在中国的投资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大力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中国也不断改进和弥补在软服务方面的短板。譬如说,为了满足国人对于全球美食的偏爱,中国出台了很多利好跨境电商的政策,让全球美食借助电商平台抢滩中国市场。此外,出于国人爱美的需求,2017年,“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在上海率先开始试点,并随之在全国推广,为外企引入海外新品按下“加速键”。
就拿原来外企吐槽较多的注册审批制来说,在深入推进中央“放管服”的大趋势下,从上海开始,“一网通办”成为国内各地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的新样板。通过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让外企在一天之内即可办理完成开业所需的注册手续,这种透明、高效和便捷的办公方式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企来说,无疑是最为实在的。
为了让外企在中国市场进得来,留得住,中国不仅仅从软硬环境上下功夫,也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外企的合法利益。201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获得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今年6月底,中国发布2019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条目在去年大幅缩减的基础上由48条减至40条;今年7月1日,《政府投资条例》正式施行,将政府投资纳入法治轨道。日前,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该条例也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相继实施,确立了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标志着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外企获得“国民待遇”铺平了道路。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商环境好了,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就更强了。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871家,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5%。这组鲜活数据在如今全球经济贸易疲软的大背景下可谓是来之不易,这也凸显出来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企业家们前来中国市场投资掘金,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