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息的政策措施。从支持绿色智能商品以旧换新,到促进“车轮经济”,再到扩大跨境电商进口清单,《意见》亮点频出,尤其是其中关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的措施,引发网友广泛的讨论。
随着生活逐渐富裕、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大众对夜间消费的需求也逐渐显现。从夜游长安,到故宫上元夜灯光秀,再到夜游锦江,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消费场景延伸至夜晚,使得夜生活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休闲娱乐环节。夜生活,从路边撸串的小摊贩逐渐过渡成包含吃、购、游、玩、观、展等一体的综合夜休闲体验场景。从北京的三里屯到香港的兰桂坊,从南京的秦淮河到成都的春熙路,更加国际化、也更加传统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形成了规模化的夜间经济聚集区。
据统计, 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夜间经济成了都市生活的新潮流,未来也有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此次《意见》指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正面肯定了夜间经济,并鼓励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
要发展夜间经济,要打造夜间消费场景的聚集区,让老百姓玩的开心、吃得安心、用的放心,就必须要创造更舒适、更安全、更便捷的整体环境。
关于夜间经济,《意见》中有一句亮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这句话直接抓住了进一步挖掘夜间消费潜力的瓶颈和短板。
近年来,网上购物因其价低质优、快捷方便的特点,分流了不少消费者。线下实体由于要负担租金、物业、导购等成本,往往价格比线上缺乏优势。在此基础上,为了差异化竞争,线下购物就要将场景感强、综合体验感强、服务性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细致的体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随着消费升级,除了优价、优质,也要求优服务、优环境、优体验。线下商场不再简单意味着可以在买衣服的试穿,更意味着舒适安全多元的体验环境和购物场景。
从供给和需求一拍即合,而意见提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的理念正是精准对接供给和需求的桥梁。
此外,越来越多的夜生活聚集区定位于适合阖家游玩。尤其随着夜生活内容的拓展,从单纯的吃吃吃、买买买,拓展到了商业街购物、夜市游玩、 参观灯展等。除了年轻人扎堆撸串的场景,我们看到扶老携幼、合家游玩的场景逐渐增多。要点亮夜间经济,除了要有灯火辉煌、通宵营业的娱乐场所,更重要的是安全有序的社会治安、深夜运营的交通工具、保障安全的可口食品。打造一个有规划、有监管的安全环境,才是城市经济在夜间焕发活力的关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