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江伟:“炒鞋”的宿命

  当下股市回报不振,楼市调控趋严,理财产品也屡屡爆雷,大量资金可谓无处安放。

  蔡江伟

  一双鞋子能用来干嘛?除了穿着外,可能还有炒作。

  这些天,一种相当另类的投资标的——球鞋成为了热点话题。不同于以往的另类投资品,这次球鞋的炒作潮可谓明显“转型升级”,不仅有规模化的网上交易平台,还开发出了撮合、结算等功能,画出了有模有样的K线;一些平台甚至还提供实物代持、现金交割、杠杆交易等服务。倘若把标的物“球鞋”换成“股票”的话,俨然就是迷你版的证券交易所。

  按照惯有的常识,即便某些品牌个别型号的球鞋有限量版,具备一定收藏价值,但这终究是一个小众的市场,其流动性相当有限,但凡资金稍具规模就无法承受,也进不了入主流投资圈的视野。但这一次情形却很不一样,一些交易平台居然获得了数轮风险投资,号称估值上亿美元。显然,资本方这么大的投入一定有着更为奔放的野心,保不准目标就是资本市场变现退出。

  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的刚需,但为何衣帽鞋袜中被炒作的是球鞋,尤其是篮球鞋而非其它?这恐怕与现行的市场格局很有关系。众所周知,鞋服类产品早已是充分竞争,在这片红海中,运动品牌是相对厮杀得不那么厉害的品类。但对运动品牌而言,篮球却是竞逐最为激烈的项目。作为普及度最高的运动之一,篮球运动员们对鞋的品质要求极高,商家们更愿意在球鞋上投入,以塑造自己的品牌价值。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领域都是阿迪、耐克双寡头竞争,其余品牌只能分享极小的蛋糕剩余,但谁也没有放弃向这颗王冠珍珠发起冲锋的努力。国产品牌如李宁(港股02331)、安踏等公司的研发投入,相当比例就是砸在了球鞋上。而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用鞋,往往不适合日常穿着、或关注度太低,自然难以形成炒作的场景。

  印象中每隔几年,市场总会冒出一些另类的投资品种来,从邮票到普洱茶,从红木到藏獒,从文玩核桃到艺术品……但多数都昙花一现。根本的逻辑,还是流动性、规范性太差,以致供求无法保持长期均衡。邮票的现实使用场景太少,这决定了其受众将越来越低;普洱茶的工艺千差万别,很难形成标准化产品以便大众认知;藏獒、文玩核桃等供应弹性太大,只要有利可图,生物繁衍的自然规律便会被充分利用,加剧供求失衡;艺术品倒是坚挺了很久,但不同的艺术品价值却也参差不齐,倘若证券化运作,一哄而上的结果注定一地鸡毛,之前就有人“创新性”地将某些字画分割成极小的份额,还放在了文交所上交易,结果便被很快叫停。这次球鞋的命运会有例外吗?恐怕很难。虽然打着所谓限量的口号,但球鞋早已是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明面上炒家们的底气,是品牌商家不会“放量”生产。但野蛮生长的市场里,只要有利润驱使,品牌商、代工厂、乃至游离在监管之外的“交易所”们,谁都有可能“增发”出无数的新鞋子来,塞满你购物车的同时掏空所有口袋。

  当下股市回报不振,楼市调控趋严,理财产品也屡屡爆雷,大量资金可谓无处安放。在一个连星巴克“猫爪杯”都要疯抢的地方,却让资本遇到“鞋市”这片几乎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把它当成汹涌压力的宣泄口,倒是并不意外。然而无数的经验表明,当某个物件的网络热度爆表之际,也就是它们的终了之时。即便在小众领域,一样得坚持“热闹的地方别去”的基本原则。或许,让这届年轻人在另类投资领域先行接受风险的洗礼,对A股未来的投资者教育事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标签: 球鞋 品牌 另类 文玩 艺术品
N本文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