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要求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并提出了九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在笔者看来,我国消费升级正处于上升期,逐渐酝酿新的消费需求,为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创造条件。一系列促进消费增长政策落实到位,将有助于激发消费增长潜力,扫除影响消费发展的各种障碍,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
供需不匹配问题凸显
消费已连续5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未来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然而,我国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发展。在国内供给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我国对境外高质量消费品的需求巨大,导致消费外流现象日益严重。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从2010年的151亿美元大幅增长到2018年的2916亿美元,并且仍在快速扩大。与此相对应,近年来国内消费增速逐渐放缓。2018年消费增长9%,是2004年以来首次个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速进一步下降到8.4%。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3%,然而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39.4%,不但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消费已经是经济增长首要动能,但难以掩盖居民消费增长放缓的事实,消费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面对消费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近年来我国持续出台措施刺激消费增长。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六个方面具体措施,要求补足城镇消费供给短板,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等。7月末,政治局会议提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九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文旅经济等多维度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激发消费增长潜力。
未来可能出现三个增长点
消费作为我国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消费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根据我国消费运行现状,结合近日相关政策要求,笔者认为,未来可能出现三个增长点:旅游消费持续扩大,夜间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拓展消费空间。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近期各项促进旅游的政策陆续出台,市场秩序得到不断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将日益完善,未来旅游消费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领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国内旅游收入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增速都快于整体消费增速。旅游业总收入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比重持续提升,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最近“夜间经济”成为非常热门的词语,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外,很多二线城市都出台了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措施。对于现代城市经济活动而言,白天主要以生产活动为主,而夜间则是消费活动集中的时间段。发展夜间经济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城市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率,通过延长时间来突破空间的限制,从时间维度去挖掘潜在的消费潜力。
从经济业态来看,夜间经济为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产业发展机会。第一层次,吃是起点,特色美食和风味小吃在城市划定的夜间餐饮区内集聚;第二层次,娱乐休闲是重点,健身、娱乐、影视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第三层次,文化消费蓬勃发展,各地依托历史街区、艺术馆、博物馆等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第四层次,培育创意创新产业,夜晚人们身心放松,思维较为发散,有很多创新和创意诞生于夜晚。
此外,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各类消费呈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体验式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各类消费领域正朝着数字化经营转变。而移动支付作为体验式消费的关键环节,将不断拓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新空间,未来将不断衍生出新的消费模式。2018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到120.3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4.7%,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尽管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和(港股00001)消费升级有很大潜力,但仍然面临多方面制约。需要进一步通过供给侧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扫除影响消费发展的各种障碍。首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产阶层规模,提升广大人民消费能力。其次,稳步推进个税改革,扩大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降低工薪阶层个人税费负担。第三,研究休假制度改革,适度增加带薪年休假,落实错峰休假,避免黄金周出现消费堵塞。第四,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推进生产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能升级与消费升级相匹配,缓解高质量消费外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