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改革完善LPR能有效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使央行对利率监管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近日,央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在当前全球央行降息的大背景下,央行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这是一种巧妙的、变相的降息,到底会产生哪些作用?
首先,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贷款利率体系。因为新的利率定价机制由商业银行参考LPR自主加点定价,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上下浮动更加灵活,使贷款利率更加贴近资金市场价格实际。同时,此次改革可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跟贷款基准利益脱钩,并在基础上采取跟市场操作利率挂钩加点的方式来形成一个新的LPR利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与市场利率水平,减少商业银行套利行为。
其次,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实际贷款利率降低。此次贷款利率改革参考LPR,而LPR又改为“MLF+加点”的方式,央行一旦降低MLF利率,对贷款利率下行引导作用将会更强。而从我国当前商业银行贷款一般管理情况看,传统信贷基准利率往往是通过银行与企业、贷款人双方的讨论还价这个“锚”来确定,而在当前信贷需求不畅背景下,银行与贷款人之间“换锚”无疑会增强企业议价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从实施效果看,LPR已达到了降低贷款利率的目标。8月20日,中国银行(港股03988)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报价为4.25%,8月16日为4.31%。而目前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为3.3%,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水平为4.35%。
同时,这次改革是在存款利率仍处于相对管制状态下进行的。率先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降低银行的息差收入,从而降低企业整体融资成本。同时,LPR推行,有可能导致银行贷款收益率下降,银行若想保持原有的贷款收益水平,必然会提升自己的贷款风险偏好,优质的中小微贷款企业和贷款户会受到青睐,从而缓解实体企业的融资困局,抵御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再次,报价范围扩大,有利照顾中小银行。此次LPR改革的报价行由10家银行扩大到18家,全面参考了整个银行业的风险偏好及资金供需状况,这样更加具有普适性和社会认可性。尤其是新增的8家中小银行,可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实际情况,更真实地反映我国银行业资金的整体供需状况和价格水平,可保护中小银行利益,不至因为贷款利率改革而使得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加大。
最后,能有效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使得央行对利率监管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此次央行发布的LPR改革通告,已明确规定央行将专门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监督管理,对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考核,督促各银行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严肃处理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同时,央行将银行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这对商业银行执行贷款利率来说,将起到更大的监管威慑力,有利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按照LPR确定的利率执行,消除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上人为设定下限而使新的LPR执行不到位,从而掩盖贷款企业实际利率难以下降的真实情况,使企业融资贵现状无法真正改观。同时,银行未来在LPR监管上的信息将更加灵敏,监管利率的手段更加丰富,水平也将更高,从而净化整个贷款利率市场环境,最终使得企业“融资贵”现状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