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城市GDP30强出炉:城市竞争力如何再提升?

  随着多省市上半年经济数据披露渐近尾声,中国城市经济竞争格局雏形初显。

  首先来看城市GDP30强的榜单:截至8月19日,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30强(统计未包括港澳台地区)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等其它20个城市。

  看下图,你家乡的城市上榜了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片来源:人民网

  这30座城市以10%的全国城市数量占比,达到了经济总量占比全国的44.12%;它们的GDP平均增速为6.92%,高于全国同期均值。

  其中,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经济复苏,GDP总量首次在半年内冲进万亿元大关。对比2018年同期,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榜单中,福州挺进30强,石家庄跌出前30位。

  纵观上榜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清晰可见,其中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域分布较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图片来源:人民网

  值得注意的是,这30座上榜城市中,其所属省份的上半年GDP的排名表现同样靠前,一起来看我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成绩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图片来源:人民网

  从GDP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继续跻身前三强,并与其余28省区市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但从增速比较,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GDP增速均达到9%以上,其中云南以9.2%的增速位居第一。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哪些变化?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2018年全年“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已达16个。从目前榜单来看,佛山、济南或成为2019年“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强力后备军。

  根据我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GDP增速前十名中,中部省份有5个,西部有4个,东部有1个。中部6省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GDP增速。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任务扎实推进,支持东北振兴力度持续加大,区域发展格局继续改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雄安新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还将迎来新的机遇。

  

13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

  当GDP统计越来越科学,国富(GDP)和民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就有了现实意义,并和民生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同频共振。当人均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民生就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个月居民“钱袋子”报告出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居民收支情况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北京、天津、山东、重庆、陕西、青海等13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超过了当地的GDP增速,并且,有8个省份属于中西部地区。

  城市是经济的主要产出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健前行是中国稳步发展的底气和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分析:中国经济结构,特别是空间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已经出现的万亿级城市,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中心城市和周围城市群的关系,比如,武汉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紧密联系在一起;成都重庆和成渝城市群联系在一起;上海、南京、杭州这样一些万亿俱乐部成员和长三角城市群联系在一起;北京天津是和京津冀城市群联系在一起。

  冯奎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中心城市来带领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新阶段,对中国未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非常有利。

  那么,城市竞争力,要如何再提升?

  

构建多中心、群网化的城市形态体系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我国城市化已呈现要素局部“扩散”趋势,并已探索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首先,宜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构建多中心、群网化的城镇形态体系,形成“一五十百千万”的城镇格局,即:1个东中城市网、5个西部东北城市带、10个较大城市群、100个都市圈、1000个主要城市、10000个重点镇。

  其次,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顺应发展规律,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实施“东中一体”战略,加快培育城市群、都市圈。在区域内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同时制定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三,产业是化解各类风险的关键。需坚持产业支撑的城市化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还要注重城市生态、智慧城市、城市人文,让城市因产业而兴旺、因生态而美丽、因智慧而宜居、因人文而厚重。

  

  

要深化改革 推动要素充分流动

  冯奎认为,城市发展关注的指标应该是多维度的,比如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GDP不是唯一指标。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单打独斗,到现在的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的时代,都市圈与城市群要主宰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城市群中,不能只强调带头大哥,还要强调它和周边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城市发展不是简单地都争着建机场、建码头,而是要推动在整个都市圈与城市群中土地、资金、人口、科技要素的充分流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都市圈发展的韧性,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回旋空间。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实现城市高质量增长

  城市是承载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也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地。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集聚空间。随着依靠人口红利、高储蓄率、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走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子是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城市住房价格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破解高房价带来的企业利润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倒挂’问题”。

  

城市发展要找准比较优势

  “城市GDP万亿级”意味着什么?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认为,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区域地位。“城市彼此之间要有更合理的分工,因为难免既有协同也有竞争,这个时候抓比较优势就很重要。比如,武汉这几年发展势头很好,它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高校资源丰富,有超过80所高校,百万左右大学生,所以这几年,它在留人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支持大学生创业、买房、落户等,在成渝城市群的重庆身上,也能看到类似做法”。

  文章来源:人民网、新华社、央视财经

标签: 城市 国家统计局 城市群 上半年 要素
N本文来源:新华网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