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人破产制度提供更完善的配套保障

  全国首例个人破产案件日前在温州办结。在该案中,债权人在了解情况后,自愿放弃了对债务人剩余债务的追索,债务人只需偿还214万元债务中的3.2万元,3年后便可恢复个人信用。

  该案一出,引发社会各界议论。有欣喜者认为,这意味着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破冰而出”,我国的破产制度将趋于完善;有担忧者则怀疑,个人破产制度有助长“老赖”逃债行为的风险。

  其实,无论从国内实际需求来看,还是从国外先进经验来看,个人破产制度的落地以及完善都极有必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为个人破产制度提供更完善的配套保障,才能最大化个人破产制度的积极意义,使其给予人重新开始的机会,使其成为信用扩张的基石,使其在降低社会负债率中起到有益作用,而不异化为恶意逃废债的“帮凶”。

  科学有效的个人破产制度,其初衷应当是在确保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给诚实的、情有可原的债务人一个“新生”的机会。这离不开完善的信用制度。如果没有信用制度的保障,个人破产制度就很可能沦为失信债务人逃避债务、无度挥霍的工具,引发社会性的道德风险。唯有一套严密的信用制度,才能甄别出“好”的债务人和“坏”的债务人,从而给那些值得谅解的、诚信的债务人从头再来的机会。比方说,得益于信用制度的保障,美国才建立起了成熟的个人破产制度。美国的个人信用制度较为完善,信用报告的“好看”与否,影响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能否申请到信用卡,能否获得房贷和车贷、贷款价格几何,找工作、租房子能否成功,这些都与个人信用记录直接相关。如果个人申请破产,其破产记录将在信用报告上存在长达10年之久。信用报告被破产记录“污染”,意味着破产者在数年中很难拿到银行贷款,很难找到好工作或者创业,更难以进行高额消费。这样高昂的代价,自然使人们在申请个人破产时慎之又慎,不敢滥用破产机制,更不敢钻制度的空子恶意逃债。因为,逃避一时的债务,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加昂贵和深远的代价。所以,一套“新开始的机会必然伴随昂贵代价”的信用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个人破产不被滥用。我国可以借鉴这样的制度设计,先完善信用制度,再推行个人破产。

  除去个人信用制度外,对于个人破产制度从前到后全过程的配套保障都必不可少。在个人破产前,法院应充分帮助债权人全面了解债务人的具体情况,廓清债务人全貌,让债务人充分知悉自己的义务,也确保债权人享受到应有权益。例如,在德国,提交个人破产程序很复杂,必须先由律师、破产清算师或债务咨询机构进行庭外调解程序。个人需要提交详细的材料才能完成申请。若庭外调解失败,在法官的指导下,庭内和解程序开始,由债务人提供债务清理计划供债权人审查,原则上需要全体债权人一致同意,但法官可以依职权促成债务清理计划通过。这样规范的程序可以确保债权人充分享受权利,敦促债务人完整履行义务。在温州案例中,债务人只需偿还约1.5%的债务,即可在3年后恢复个人信用。关于这1.5%的偿债率是如何得出的,法院应向社会给出全面、透明、详细的解答,以避免疑虑,令公众信服。

  在个人破产后,必须对债务人的行为作出严格限制,这种慎重的后续处理,应成为个人破产制度最鲜明的特点。应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进行持续追踪,应对债务人的经济生活进行严密监督,应对债务人的享受性消费施加严格限制。这是对破产者的惩戒,目的是让他们在恢复信用后更加审慎地参与经济活动,更珍惜信用记录,杜绝他们利用个人破产制度逃债的可能性。可以说,这种对破产者制造出的“不自由”,是为了保障他们在未来得到更多的“自由”。

  总之,个人破产制度不能是一部孤立的法律,必须为它提供完善的配套保障,它才能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剂“良药”。

标签: 债务人 制度 债权人 债务 信用
N本文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