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同比涨幅扩大既受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也与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有关。整体看,当前物价结构性特征依然突出,核心CPI继续处于低位。随着疫情缓解,其对CPI影响消散,物价有望加速下行,全年物价仍将处于温和可控水平。
食品价格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力。今年春节与去年错月,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导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加快。1月食品价格上涨20.6%,创下2008年4月以来新高,影响CPI上涨约4.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和猪肉仍为主要上涨品种,鲜菜价格上涨17.1%,猪肉价格上涨11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食品、医药、医护用品、服务等价格上涨较快。此外,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对1月CPI上涨形成较大影响。
短期看,食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非食品价格则有回落压力,物价结构性上涨特征仍然明显,核心CPI将继续处于低位。长期看,物价下行将是大趋势。
从食品项看,历史经验表明,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将有所扩大。短期内疫情影响还将持续,叠加流通运输环节影响供给,估计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但政府一系列保证农业生产举措已经开始实施,有利于稳定长期食品生产,预计全年食品供给得到保障,食品价格不会大幅上涨。
从非食品项看,在疫情和油价回落影响下,非食品价格有所回落。国际油价是非食品价格短期波动的关键变量。1月份国际油价快速下降,国内成品油价格在2月份面临下调压力。同时,交通运输、旅游、娱乐、住宿餐饮等消费需求大幅回落,其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综合来看,全年物价水平温和可控,货币政策调控仍有空间。当前货币政策需以支持防控疫情为重心,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利用MLF、SLF、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适时适度降低MLF等利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LPR下行,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