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票软件”大战背后的“安全”与“公平”

  去年年底之前,2020年除夕火车票正式开售,抢票大战随即进入白热化阶段。付费升级或者转发获得“加速”的第三方抢票软件被广泛应用。对此,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宇浩表示,因我国购票采用实名制的方式,通过第三方抢票可能造成消费者身份信息的泄露,增加了被未授权的第三方搜集出售的可能。

  点评:在一年一度的春运时节,在人工窗口排队、12306网购拼手速、加载免费抢票插件等几个阶段后,近几年付费“提速抢票”已成为新的趋势。技术介入的抢票大战看起来比黄牛更安全、更靠谱,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也渐渐为大家所关注。一是安全问题,即授权第三方平台后,实名购票者最重要的身份证信息和支付信息有泄露风险,更何况不少消费者会通过多个第三方平台进行抢票,这进一步加大了风险;二是公平问题,实质上消费者和抢票平台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即消费者虽预先付费,但仍然承受着买不到票的风险;更进一步说,即便后续买到票,也很难衡量是“抢票平台”的技术优势,还是12306增放了票源。这意味着抢票平台并无任何责任需要承担。

标签: 第三方 平台 消费者 风险 信息
N本文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