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发现价值发掘成长上多下一些功夫。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虚假重组、商誉减值、业绩黑天鹅的防范,避免被人家“割韭菜”。
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正式签订。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必将迈出新的步伐。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改革和开放既是接轨国际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强大动力。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投资机会也就在这里。
即将在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了全面推行注册制的改革方向。继科创板之后,创业板和新三板将次第推开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不仅意味着行政审核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市场化改革必然也将在更为广阔和更加纵深的领域得以推进。前不久,京沪高铁发行价突破23倍市盈率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不难设想,在取消发审委的基础上,与注册制率先接轨的必然是发行市场的逐步放开。发行环节的市场化改革是注册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注册制改革的精髓之所在。23倍发行市盈率一刀切的限制,在使一些企业过度圈钱融资的欲望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也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高新科创企业的迫切发展需求受到了不合理的限制。而科创板通过试点注册制,不仅在融资水平上较好地满足了高新科创企业的内在需求,同时也使得这些企业在拓展高新技术发展项目方面的增长动力得到了很好释放。在注册制条件下,放开对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而不是一味依赖行政性调控,才有可能使得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更好的优化,在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放开新股发行市盈率也是打破新股不败神话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压抑,不仅对新股价值发现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为新股上市的投机性炒作提供了更多机会。而科创板在开板之初,虽然一度也曾出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象,但没有多久,随着新股破发的出现,就又回到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境地。在某种意义上,科创板的新股破发尽管不妨可以比市场其他板块的个股来得更早甚至来得更快,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其具有很好成长性价值的新股继续备受市场追捧。
在新的一年里,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资本市场必将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新气象。国际资本越来越看好中国,外资入市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投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将有新的拓展。MSIC新兴市场指数纳入的A股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25%。A股入摩进程的推进不仅带来北向资金的显著增加,对短期股市亦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不过,外资入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与其说主要在于所带来的增量资金,还不如说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潜移默化。比如说,MSCI看起来似乎偏爱盈利能力强、行业稳定、估值偏低的股票,其实骨子里所爱的还是投资价值。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市场之所以一直趴在3000多点一线徘徊不前,缺少的也并不是资金,而是价值投资的理念。号称股市正规军的券商、基金以及银行理财资金尽管在政策上一向备受关照,不过,他们的投资行为往往比散户还散户。在新的一年里,管理层率先提出促进居民储蓄入市,这充分说明了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投资回报功能的重视。不过,如果我们的股市不能更好地体现投资回报功能,如果机构投资者不能拿出足以吸引更多散户的代客理财能力和适合散户加盟的具体实施条件,那么,央行再怎么高喊促进居民储蓄入市,短时间内恐怕还是难以见效。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真正的投资机会,莫过于上市公司质量的切实提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思路指导下,我国股市的规模得到了较快的扩展,但是,行政权力的背书不仅令一些并没有真正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滥竽充数混入股市,在这些上市公司因为造假事件而东窗事发,连年亏损而不再符合上市条件,或者严重违法违规而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时候,却仍然可以该退不退。新股发行上市多而退市罕见的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仅成为影响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导致投资者一不小心就触雷导致亏损严重的重要原因。新《证券法》既然把投资者保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对符合退市条件的就是要该退则退、该罚则罚、该赔必赔。退得越坚决,罚得越重越痛,赔得越到位,就越是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在新的形势下,每一个投资者都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前跟风炒作的坏习惯。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要求的强化,也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发现价值和识别风险。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发现价值发掘成长上多下一些功夫。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虚假重组、商誉减值、业绩黑天鹅事件的防范,避免被人家“割韭菜”。中小投资者不妨可以多关注关注北上资金、公募基金以及国家队的投资动向。这并不是提倡跟风,而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是帮助每一个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不断变劣势为优势并逐渐实现变亏为盈的必由之路,中小投资者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