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现象,最近引起了不少投资人的关注,即沪深两市成交额差距开始拉开。由于沪深股市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分工,成交金额的变化,除了能够反映整个市场的活跃度之外,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的某种变化,而这应该值得人们仔细加以分析的。
成交额差距正拉开
先看几组数据:今年4月8日,是上半年股市上涨行情中的一个高点,当天沪市成交5060亿元,深市成交5606亿元,沪市成交金额是深市的90.33%,差距有限。两个多月后的6月6日,是行情自二季度调整以来的一个低点,当天沪市成交1649亿元,深市成交2218亿元,沪市成交金额是深市的74.34%,差距有1/4之多。
到了7月22日,上交所的科创板开始交易,这对沪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当天成交达到2043亿元,而深市是2098亿元,两者大体上是基本持平了。然而,就在9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当天沪市站上2900点,成交了2260亿元,而深市则成交了3272亿元,沪市成交金融是深市的69.07%,这个差距就不能算小了。
历史上,早几年沪市的成交金额都是大于深市的,但在深市开通了中小板,特别是创业板之后,深市的成交额就赶了上来,开始明显超越沪市。这种局面在2014年底到2015年初时曾经得到改变,那时沪市一些大盘股启动,成交也迅速放大,一度追上了深市,但随后,由于深市中小盘股出现炒作狂潮,两者之间的差距再次拉大。这以后,随着市场交易的降温,以及蓝筹股出现价值回归行情,深市交易量的下降明显,而沪市在这方面则相对平和一些,因此在成交额上的差距再度缩小,并且还多次出现过成交金额在短时间内超过深市的局面。只是到了今年,很明显差距又开始拉大,客观而言,如果没有科创板的因素,两市在这方面的差距,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
说明了什么?
那么,沪深两市成交金额的这种差距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比照一下行情,看得出,当沪市成交金额比较大的时候,通常行情以蓝筹股为主,大盘股机会比较大。而当深市成交金额明显超过沪市时,通常题材股成为行情的重心,中小盘股的活跃度更高一些。如果这样的特点能够延续,并且具有指示性的作用,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以蓝筹股为主导的行情之后,当下的市场格局将会出现某种改变呢?
的确,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对于传统产业的关注度呈现下降趋势,而对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