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过去的一周交易日,沪指跌了1.8%,深证成指跌了1.57%,创业板跌0.67%,按照惯例,我们依旧来看看周末券商分析师们怎么预测下周的股市。
周末大事
发改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发文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主题交易顶峰已过,市场重回业绩驱动
疫后经济全面系统性恢复是渐进和渐次的过程,飞轮重新旋转需要时间和耐心,主题交易是过高的经济预期下修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过度博弈降低了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但也提高了业绩驱动策略的潜在回报,主题交易的顶峰已过,重回低位业绩驱动板块。
首先,服务业修复转化成为全面的就业增长以及信心恢复是渐进的过程,当前压制经济的价格性、滞后性和全球性因素在下半年或渐次缓解。
其次,随着当前经济增长预期降至冰点,主题交易阶段性结束,主题板块内部的激烈博弈和消耗难以持久。
最后,市场的存量博弈特征已演绎到极致,缺乏板块效应成为制约不少绩优股定价有效性的因素,但业绩驱动策略的长期潜在回报反而不断提高,市场或重回业绩驱动。
2、中信建投策略:震荡整固,低位寻机
●核心观点
近期经济预期持续降温,4月PMI数据走弱明显低于季节同期水平,CPI和PPI同比继续探底,市场等待政策加码。短期在低位方向中寻找机会,中特估与AI短期休整,但仍是中期重要线索。行业重点关注:量TMT与“中特估”均出现调整,仅有少部分高股息行业(如电力及公用事业、煤炭、纺织服装以及钢铁)与新能源录得正收益。事实上,如果剔除TMT与资源+重资产国企,A股其实自2月以来就开始见顶回落,到3月中旬就已经抹平年内涨幅,到了当下已经处于负收益。部分投资者直到本周才交易所谓的“通胀下行”和没有“弱复苏”,可能属于后知后觉。3月以来,从黑色系商品到股票市场已经对此进行了充分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在社融+中国通胀数据公布后的周五,股票市场主题投资“熄火”,债券期货见顶,黑色系反弹。
中国没有“衰退风险”
在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传统范式可能已经无法捕捉到经济动能切换的迹象:(1)4月信贷数据继续低于预期,这意味着过去传统的债务扩张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仍在收缩,而这可能导致社融对于经济基本面的领先意义越来越低。历史上社融底部一般领先于M1-M2的底部领先于企业盈利底部,最多不超过5个季度,然而这一次在社融底部出现之后5个季度,M1-M2和企业盈利都还没有触底的迹象。
(2)通胀数据回落超预期,但结构上却有新的变化。无论是PPI还是CPI目前都已经回落至前期低点(2020年最低水平);但从结构上看,CPI中的衣着/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等分项都出现了明显的上行。经济结构上,中低端、县域消费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呈现亮点,但对于总量拉动有限,甚至不能被上市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所反映。由于过去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部门(居民、地方政府)仍在持续收缩,这让市场期待的“顺周期”动能无法回归。我们曾在2月春季策略《料峭春风》中提示投资者,没有所谓“弱复苏”,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最为重要。在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聚焦经济周期的投资者一方面期待美国的衰退和中国的“弱复苏”,聚焦产业周期的投资者则期待AI的产业化能够接棒已经出现产业趋势放缓的“新能源”产业。上述两种美好期待的产生和期望带来失望的循环无疑都是市场阶段性波动的来源。在上述期待与落空中,当下主动偏股基金净值中位数已经转负,接近1/5的基金已经创下去年以来的净值新低。
转变“增长”思维,以“底线”看待资产回报。
在漫长的等待时期,理解“底线思维”去寻找韧性资产成为了重要任务。高分红资产不单是“股息率”,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对于垄断行业而言,是一种放弃远期增长而稳定当下回报的能力,它反而显得弥足珍贵。从短期来看“中特估+红利”的逻辑将重于通胀逻辑:资源类企业(煤炭、油),交通运输(港口、公路、油运、干散),银行(四大行),重资产国企(炼厂、电力、建筑);有色板块因为对于中国的复苏预期回归现实出现了大幅调整,反而会为未来交易海外滞胀留下更好的布局空间。此外,场景消费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基本面,推荐中低端消费、县域消费;参考2021年强周期行情结束后的市场特征,以“宁组合”为代表的赛道板块仍有反弹空间。
5、海通策略:全年牛市格局未变 当前处在蓄势阶段
22年10月以来价值、成长均是内部分化明显,行业和指数角度均可验证。本质上过去一段时间行情是情绪修复,政策和事件驱动下数字经济、中特估表现好,未来行情或进入基本面驱动。全年牛市格局未变,当前处在蓄势阶段,行业或阶段性再平衡。未来行情或进入由业绩验证的去伪存真阶段,关注政策和技术两条主线机会。第一,从政策线看,数字经济已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数字要素流通体系正在加快建立,政府有望加大对数字安全和数字基建的投入。第二,从技术线看,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大模型、半导体等上游软硬件领域有望率先受益。
6、兴证策略:景气投资的有效性阶段性上升
随着“数字经济”、“中特估”行情的接连演绎,近期市场主线动能减弱,轮动强度开始回升,景气成为更重要的投资线索。一方面“中特估”在贝塔修复后,逐渐进入到内部轮动、分化的阶段。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尽管调整已较为充分,但新一轮主线的形成仍需要时间。因此,在一个主线动能相对减弱的时间,景气提供的阿尔法权重在上升。与此同时,以两融等为代表的短线交易型资金活跃度回落,从而对市场风格的“牵引”作用减弱,由此景气投资的有效性或将阶段性上升。近期市场成交缩量,其中两融作为市场最活跃的资金之一,近期不管是规模上还是成交占比上都出现了明显回落,也指向短线交易型资金对市场风格的“牵引”作用减弱,由此景气投资的有效性或将阶段性上升。此外,参考历史经验,5、6月份本身也是景气投资有效性较强的阶段。从业绩与股价的相关性上可以看出,5、6月份是全年中除4月、7月、10月季报窗口期外,业绩对股价表现解释力最强的月份。
7、广发策略:估值填坑后程 反转策略轮动
“估值填坑”后程,“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仍有修复空间。短期看,本轮估值分化的收敛可对标17年初的低位,自22.10以来“估值沟壑”收敛行至后程,“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仍有修复空间。中期看,“中特估-央国企重估” 及“数字经济AI”将有望呈现结构性的“估值扩张。”中特估-央国企重估“建议把握4条自上而下的思路:一是关注央企国际化经营能力、高分红、央企参建”一带一路“相关标的,建筑装饰、工程机械等行业;二是产业政策加持下的:金融数据转弱,对接下来A股影响几何?
海外市场:美国消费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中期美元大概率走弱。美国通胀如期下行为美联储提供了暂停加息的空间,5月FOMC声明也暗示本轮加息周期或已结束。但年内是否降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具备韧性,鲍威尔也重申年内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尚未体现明显的衰退压力,不过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市场对经济衰退担忧有所升温。往后看,美联储停止加息叠加经济衰退压力,中期美元指数大概率走弱。
通胀、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印证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市场“弱复苏”预期进一步强化。通胀方面,4月CPI、PPI均低于市场预期;金融数据方面,4月社融、信贷均大幅低于预期,一方面是一季度“天量”投放透支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动能环比有所减弱。结构上,居民端明显转弱,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再次出现负增长,收入预期偏弱和房地产市场较低迷是主要原因。自防疫政策转向之后,当前居民消费的增长仍具有挑战性:一方面,在经济复苏早期阶段,就业压力仍存在,为居民收入增加带来掣肘;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得居民资产负债表仍具有继续萎缩的压力。
政策环境偏暖,市场利率低位运行是大概率。低通胀、经济弱复苏和资产荒下,宏观流动性维持充裕:1)5月以来经济复苏斜率放缓,资金需求端降温,R007、DR007利率中枢再次回落至政策利率下方。经济弱复苏和低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将维持相对宽松,银行间流动性有望维持合理充裕;2)近期多家股份行补降定存利率,此外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加点上限也将迎来下调。“资产配置荒”下,市场利率低位运行是大概率,有望支撑权益市场底部区间。微观流动性方面,当前A股流动性处于紧平衡状态,存量博弈思维下,市场风格的轮动或仍延续。
投资建议:逢低敢于布局,聚焦央国企、一带一路等主线。4月通胀、金融数据低于预期显示当前经济内生动能不强,居民信心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偏暖环境仍存在,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释放后,A股风险偏好有望迎来企稳。展望后市,低通胀、经济弱复苏和资产荒下,市场利率低位运行是大概率,支撑权益市场底部区间,当前企业盈利正步入上行周期,我们仍对2023年权益类资产价格持偏积极的观点。操作上,建议短期休整后敢于逢低布局。
行业配置上,聚焦央国企、一带一路等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