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证指数再次上行到了3300点附近,自2022年11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股市向上反弹以来,上证指数已经几次站在3300点以上,但均未站稳,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跌至3200点附近的水平。因此,近期在上证又一次突破3300点时,市场对大盘指数回调的担忧再次凸显,特别是近期不及预期的CPI和PPI数据,对经济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又进一步传导到了资本市场,很多投资者也因此再次有了要不要暂时卖出止盈或减仓跑路的犹豫。
对于坚持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而言,这当然不是一个问题,当前主要指数无论是绝对的估值水平还是历史中的相对分位数,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估值之外,长期来看,目前经济处于稳步的复苏阶段,企业盈利也将会持续提升,基本面逐渐改善。因此对于能够坚持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而言,当前可能更是一个买点而非卖点。
不过长期逻辑历来是知易行难,长期逻辑的向好也从来与短期的涨跌无关,甚至相悖。在近期上证指数再次涨至3300点后,能否进一步上涨突破前高形成一轮小牛市?还是说市场仍然会如前期一样掉头向下?现在是不是该谨慎偏空了?
按照市场的驱动因素来看,驱动指数变化的无非是盈利与估值两个因素。企业盈利的变化和经济基本面息息相关,而估值受到的影响因素则较多,但可以简单拆分为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市场的风险偏好以及市场中的资金量。因此,可以分从这四个方面来考察当前市场的热度。
“弱现实”走向更弱
基本面是影响股市牛熊转换的最基本因素。从年初至今,市场一直在博弈是上半年经济的修复,乐观者预期上半年经济的修复,悲观者预期经济只能实现一季度的短期脉冲,二季度无法更强。全年来看,2023年的经济复苏应该会是非常温和的,一季度一系列数据的发布,已经让市场认识到了经济的弱复苏。
而进一步从近期的数据来看,“弱现实”的经济可能走向更弱。3月份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环比增长0%,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CPI和PP表现均不及预期,市场已经开始讨论经济面临通缩的可能性。这一定上反应了经济复苏更弱的现实困境,在经济复苏如果无法达成市场前期预期的情况下,股市也很难有更进一步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的,2022年股市已经对疫情管控放开后的行业变化有一定的预期,因此今年的重点是验证预期和实际值之间的偏离度,影响股市表现的并非是经济数据的绝对值,而是和市场预期间的差距。而在2022年四季度很多行业的预期已经被定价的情况下,不及预期的复苏可能才是表现不佳的罪魁祸首。
偏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影响市场估值的最重要原因之一,A股历次的牛市都离不开货币政策放水的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一定会出现牛市,但全面牛市的形成却绝离不开放水的支持。而国内和国外的利率环境都很难支持指数的较大力度的向上突破。
从国内情况来看,受到疫情防控政策变更后经济修复预期的影响,国债利率在2022年10月开始触底回升,近期虽然利率下行,但全年来看,一年期国债利率仍然是上行趋势,国内利率的上行是压制市场估值提升的原因之一。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今年两会之后,市场利率已经开始逐渐下行,这一定程度上有益于股市估值水平的提升。
除了国内的利率水平之外,美国加息节奏亦是影响股市估值的另一重要因素。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是对于成长股估值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虽然受到“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影响,美联储加息节奏及幅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放缓和减弱,但当前仍然处在加息周期内,只要加息的周期不结束,市场就仍然在博弈加息的步伐和幅度。市场或许会提前定价降息,但绝不会提前过多,只有加息周期的真正结束,对于估值的压制才会逐渐解除,市场开始交易降息逻辑,因此短期来看,市场利率对股市的影响仍然是偏空的。
市场风险偏好在回升
市场风险偏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衡量的指标,从影响来看,市场风险偏好越高,投资者越愿意给市场更高的估值和更高的溢价,也对未来更加乐观。市场风险偏好逐渐抬升的过程往往就是风险积累的过程,这种过程演化的极致往往会在市场中形成盲目乐观的观点,例如大盘展望6000点、指数翻倍之后还能继续翻倍等。
衡量市场风险偏好的指标中,波动率指数也叫恐慌指数(VIX指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指标,典型的就是美国的标普500VIX指数,如果以过去30年标普500VIX指数的表现看,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在17和19左右,高于该水平,意味着预期未来股指波动越大,越恐慌,可以理解为市场的风险偏好越低。反之,VIX越小,意味着预期未来股指波动越小,越为乐观。每当市场中出现危机性事件时,VIX就会跳升,比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2020年的全球疫情,VIX都曾跳涨到四五十甚至更高的水平。
不过A股并没有代表性的VIX指数,可以以两融交易额占比、市场交易量等指标来综合衡量,以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央行调查问卷。
从4月3日央行发布的一季度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市场的风险偏好是在抬升的。其中,居民储蓄意愿下降,投资消费意愿回升——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减少3.8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个百分点,且选择投资“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的居民比重增加,表征居民端的风险偏好正在抬升。
市场缺乏增量资金
市场中是否有增量资金的入市,是市场能否形成大牛市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当市场中缺乏增量资金甚至是减少时,资金只能在各个板块之间来回转换,形成结构性的牛市,买对了板块就是大牛市,买错了板块就是跌跌不休,恰如当前的市场环境。能够跟上买入TMT、芯片等板块,最多能够实现50%以上的盈利,但如果坚守在新能源,从2022年下半年至今基本就是一路的跌跌不休。
新基金发行情况是衡量是否有增量资入市最好的指标之一。历史上偏股型新基金发行规模持续处于高位时,往往是牛市。而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目前市场中缺乏足够的增量资金,持续处于近三年最低位置。
因此,从新资金入市的方面来看,当前很难支持全面牛市的形成,而存量资金的博弈,势必也很难支持指数的继续上涨。
综合来看,当前市场中虽然有一些因素在好转,市场风险偏好也在逐渐提升,但在经济复苏“弱现实”的基础上,缺乏足够的新资金入市,以及在没有边际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市场大概率维持在震荡的行情,资金在各个板块中来回切换,如果总仓位较高且阶段盈利较高的情况下,保持谨慎,及时止盈,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