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主题交易顶峰已过,市场重回业绩驱动
疫后经济全面系统性恢复是渐进和渐次的过程,飞轮重新旋转需要时间和耐心,主题交易是过高的经济预期下修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过度博弈降低了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但也提高了业绩驱动策略的潜在回报,主题交易的顶峰已过,重回低位业绩驱动板块。
首先,服务业修复转化成为全面的就业增长以及信心恢复是渐进的过程,当前压制经济的价格性、滞后性和全球性因素在下半年或渐次缓解。其次,随着当前经济增长预期降至冰点,主题交易阶段性结束,主题板块内部的激烈博弈和消耗难以持久。最后,市场的存量博弈特征已演绎到极致,缺乏板块效应成为制约不少绩优股定价有效性的因素,但业绩驱动策略的长期潜在回报反而不断提高,市场或重回业绩驱动。
主题交易的顶峰已过,重回低位业绩驱动板块:首先,医药是疫后修复确定性最高的品种,建议关注全球流动性拐点和管线研发催化的创新药,疫后复苏的创新医疗器械,受益医疗新基建的设备板块,以及产业逻辑和业绩驱动的中药创新。其次,数字经济和“一带一路”依然是全年级别的主线,前者建议关注业绩开始兑现的半导体设备、通信设备、信创;后者建议关注优质企业出海,以及新老基建、能源领域的潜在合作。最后,建议围绕上半年业绩持续修复的板块布局,例如新能源中的锂电、充电桩、光伏材料和风电,周期板块中的煤炭、油气、:“估值填坑”后程,“反转策略”轮动
“破晓”行情主线明朗,23年“买变化”—“思变”三重奏。政策反转(“中特估—央国企重估&;数字经济AI+”是本轮宽信用新抓手,也是22.10以来“估值沟壑”收敛的受益方向)、困境反转(地产及疫情拐点,优选低估值高Δg行业)、美债反转(港股天亮了)。
政策反转:“估值填坑”后程,“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仍有修复空间。短期看,本轮估值分化的收敛可对标17年初的低位,自22.10以来“估值沟壑”收敛行至后程,“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仍有修复空间。中期看,“中特估-央国企重估” 及“数字经济AI”将有望呈现结构性的“估值扩张。“中特估-央国企重估”建议把握4条自上而下的思路:一是关注央企国际化经营能力、高分红、央企参建“一带一路”相关标的,建筑装饰、工程机械等行业;二是产业政策加持下的:复苏、泛TMT、中特估仍是全年最优方向
本周指数震荡调整,前期“中特估”、传媒等强势板块回撤较多,而市场行情短暂轮动到低估值板块。展望后市,国内通胀数据走弱,周期品价格几乎全面下行,经济增长修复动能转弱,市场对货币宽松如降息预期升温。同时美国通胀如期回落,打消了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预期担忧。在此环境下,预计市场仍将维持震荡格局不变,配置上短期着重把握低估值、前期涨幅较少的板块,中长期仍重点把握两条主线和一个主题:主线一是经济复苏重点转向需求端,关注消费风格的食品饮料、:资产荒下主题为王
复苏预期面临挑战,市场预期需要整固。近一周上证指数冲高回落并再次快速调整,与4月18日-4月25日由新能源利空与中美关系冲击主导调整不同,近期的调整在行业层面则更为宽泛,波动率正在上升。我们认为,A股市场出现调整主要有三大原因:1)临近3400市场做多的意愿减弱。两市成交量锐减,尤其是中字头与金融板块在短期过快上涨后出现休整;2)中特估与AI概念板块同时熄火,令市场缺乏有足够容量的市场主线;3)复苏正在变得不稳定。近期公布的4月新增社融环比降幅(相较于3月)为近5年之最,显示信贷需求疲软;五一后中观景气如地产销售、服务消费、生产与开工、招聘意愿等出现了全面走低,近期的景气变动正在令投资者对于复苏的预期面临挑战,人民币汇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同步表达。我们认为,经济需求与市场信心均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政策信息,但尚未明朗。因此需求走软与政策支持两者的错位期,市场预期波动放大,需要时间整固,股票市场以震荡与结构行情为主。
存款利率水平下降,资产荒下首选中特估+类债高股息策略与成长主题策略。4月以来,多家银行将3年期存款利率调降至3%以下,5月监管整顿通知存款等类存款工具,调降幅度较大,无风险资产的收益进一步下降。A股历史上曾有多次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降的行情(如14年信托打破刚兑、19年理财净值化打破刚兑、20年7月理财破净、11月永煤债暴雷等)。评估本次影响的差异点在于,一个是当前缺乏景气主线或呈现资产荒的特征,优质资产供给不足,其次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两极分化(部分极高,部分极低),因此市场的选择面并不多,能够承接或受益于利率下降(流动性供给)的资产相对有限,将以主题策略或强政策为主。我们认为投资机会主要在具有低估值和收益优势的高股息策略,与科创成长主题策略,以上两者同时对应国有经济改革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推荐风险特征不高、受益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长股:中特估/数字经济/创新药&;半导体。下一阶段机会聚焦在产业政策有进一步催化、盈利周期见底、交易结构较好的股票。1)国有经济改革(&;中特估)与类债高股息重叠资产的重估:建筑/石化/金融。2)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荐股价调整充分、盈利预期见底,微观筹码出清,且中期维度受益周期性复苏和技术创新板块,美元紧缩周期的尾声也有利于长久期资产,推荐低位成长:创新药/半导体(自主可控方向),以及政策有望进一步催化的数据要素&;经济相关子板块:运营商/云服务/算力/数据安全等。3)传统领域布局“性价比消费”成长细分:啤酒/餐饮供应链/黄金珠宝。
主题与个股:掘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与消费电子新物种。1)需求稳定成本下行景气改善且具备政策催化方向,推荐电力运营(国电电力/内蒙华电/广宇发展)/充电桩(盛弘股份/绿能慧充);2)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维护产业安全和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荐半导体(中芯国际/华特气体)/高端装备(中微公司/纽威数控);3)数据要素化提升数据资产价值,数字产业投资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荐运营商(中国移动)/软件服务(淳中科技/恒生电子)。主题推荐:雄安/虚拟现实/数字版权/数据要素/创新药出海。
海通证券:分歧——价值还是成长?
行业角度看,底部反转以来价值、成长内部分化明显。我们在前期多篇报告中提出去年10月底来市场已进入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涨。从整体看,市场并没有呈现严格的风格偏向,去年10月底以来申万一级行业中成长类行业最大涨幅中位数为27.3%,价值类行业中位数为24.3%,所有申万一级行业的涨幅中位数为24.5%。从最大涨幅居前20%的不同风格行业数量占比看,成长类占比为50%、价值类也为50%,可见成长、价值行业整体表现并未明显分化。
指数角度看,价值、成长内部分化明显。从代表性的风格指数看,风格特征也并不明确。去年10月底以来成长风格指数中科创50最大涨幅为28%(今年初以来最大涨幅为22%,下同)、创业板指为19%(3%)、国证成长为19%(2%)、:景气投资的有效性阶段性上升
结合轮动强度、经济预期差、估值-涨跌幅匹配度三个指标的判断,我们判断“中特估”后续将进入到内部轮动、分化阶段。
随着“中特估”从此前的贝塔性的修复进入到内部轮动、分化阶段,哪些方向有望取得超额收益?结合“中特估”的三个投资范式(1、低估值、高分红;2、政策持续催化;3、景气修复预期),除了能源链、“一带一路”和运营商等之外,当前我们建议关注机械(造船)、交运(公路、铁路、港口)、大型银行等细分方向。
1)机械(造船):船舶制造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近年来经历了行业调整和产能过剩的困境,但近期板块景气已在改善:一方面,随着全球航运市场需求正在增长,带来包括化学品船与成品油轮船的订单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国企改革推动造船企业重组整合和产能优化之下,国内船舶制造业已在逐步实现结构调整和产能优化。
2)交运(公路、铁路、港口):五一期间各项数据恢复良好。业绩确定性强,承诺高分红,类债属性突出。经济增速下行,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资产稳健性凸显,业绩成长及确定性较高。同时近几年,高速公路及铁路板块上市公司更加注重投资人回报,多家公司发布股东回报计划,大幅提高分红比例以及承诺未来几年高分红水平,给投资人带来确定性的高股息回报。
3)大型银行:经济复苏大背景下融资需求回暖,基本面有支撑,板块估值也具备修复空间。2023年以来,信贷需求连续三个月超预期回暖,在稳增长和扩投资的政策基调下,后续信贷、社融仍有望平稳增长。此外,作为业绩稳定且高分红的板块,当前银行PB估值处于2016年以来11.6%的较低位置,修复空间较大。
结合轮动强度、拥挤度、偏离度三个指标的判断,我们倾向于认为TMT本轮调整最剧烈的时候已经过去,已经到了价格比时间重要、可以寻找细分方向左侧布局的阶段。
随着“数字经济”、“中特估”行情的接连演绎,近期市场主线动能减弱,轮动强度开始回升,景气成为更重要的投资线索。一方面“中特估”在贝塔修复后,逐渐进入到内部轮动、分化的阶段。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尽管调整已较为充分,但新一轮主线的形成仍需要时间。因此,在一个主线动能相对减弱的时间,景气提供的阿尔法权重在上升。
后续可重点关注两类细分方向:一是2023Q1净利润高增,后续景气度有望延续的板块;二是2023Q1净利润增速不高,但后续景气有望底部反转的方向。具体如下:
1、高景气有望延续的细分方向主要包括:火电、公路铁路、油服工程、消费建材、专用设备、酒店及餐饮、中药;
2、景气度有望底部反转的方向包括:黄金、工程机械、通用设备、造纸、航空机场。
中金公司:低估值国央企仍有修复空间
近期A股市场波动较大,本周上证指数在创下近一年新高后再度明显回落,尤其是前期支撑指数表现的低估值国央企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近期市场调整原因和4月底时期的调整略不同:1)4月底时的调整结合当时的北向资金外流及港股同期表现弱于A股,海外风险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更大,本周调整则更多体现为内因;2)低估值国央企受资金获利了结、板块表现扩散至银行电力等更多领域、部分国央企出现减持等因素影响行情有所反复,权重股的调整加大了市场波动。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近期指数回调已计入较多的悲观预期,当前经济数据阶段性走弱背景下如若政策应对得当,对后续市场表现不用过于谨慎,当前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具体来看,1)经济回稳并非线性修复,也需关注政策后续应对;2)A股估值仍具备吸引力,尤其是低估值国企仍有修复空间。且当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不高,沪深300前向市盈率10.3x,仍处于历史中低位,沪深300隐含股权风险溢价5.5%,位于2005年至今历史均值(3.8%)向上0.8倍标准差,表明市场情绪仍偏悲观,整体估值仍具备吸引力。
行业建议:复苏为主线,风格更均衡。建议投资者关注如下三条主线:1)基本面修复空间和弹性大,且政策继续支持的泛消费领域,如食品饮料等;2)关注产业链安全、数字经济等政策支持的成长领域,包括证券:震荡整固,低位寻机
近期经济预期持续降温,4月PMI数据走弱明显低于季节同期水平,CPI和PPI同比继续探底,市场等待政策加码。短期在低位方向中寻找机会,中特估与AI短期休整,但仍是中期重要线索。行业重点关注:电力、医药、新能源汽车、家电、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等,主题关注:雄安新区等。
经济数据偏弱,资金面存量博弈
“弱预期弱现实”已有定价,市场进一步下跌空间不大,同时疫后复苏进程和前期政策表态也决定了短期不会有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市场或将在短期继续处于偏弱势的震荡调整状态。4月下旬开始,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趋于悲观,PMI、金融数据、地产销售偏弱,人民币近期走贬的趋势和商品期货价格的下跌也显示出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偏弱、需求不足、库存周期尚未完成切换的问题。同时,市场增量资金仍不足,资金面处于存量博弈阶段,市场资金或将更加注重防御性策略。海外方面,目前仍需确认联储加息周期是否结束,短期关注美债上限谈判。AI与中特估主线调整,中期仍有机会。AI概念经历强度极大的上涨轮后进入了调整休息阶段,但浪潮未完,AI将由主题走向基本面驱动。
关注结构性景气与政策预期方向
具备政策预期、基本面预期有望先行扭转的方向将占优,关注重点包括耐用大件消费品如新能源汽车、家电;受益自主可控、结构升级的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以及盈利逆周期明显回暖的电力板块。待风险偏好重新企稳、前期结构牛中强势板块情绪释放,立足于自身周期的基本面强改善资产有望率先企稳回升,科技中期行情未完,下一轮聚焦基本面强势方向。行业重点关注:电力、医药、新能源汽车、家电、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等,主题关注:雄安新区等。
民生证券:漫长的季节
TMT与“中特估”调整,后知后觉的“没有弱复苏”。本周主要宽基指数均出现下跌,市场主要驱动力量TMT与“中特估”均出现调整,仅有少部分高股息行业(如电力及公用事业、煤炭、纺织服装以及钢铁)与新能源录得正收益。事实上,如果剔除TMT与资源+重资产国企,A股其实自2月以来就开始见顶回落,到3月中旬就已经抹平年内涨幅,到了当下已经处于负收益。部分投资者直到本周才交易所谓的“通胀下行”和没有“弱复苏”,可能属于后知后觉。3月以来,从黑色系商品到股票市场已经对此进行了充分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在社融+中国通胀数据公布后的周五,股票市场主题投资“熄火”,债券期货见顶,黑色系反弹。
中国没有“衰退风险”,只有底部的漫长季节。在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传统范式可能已经无法捕捉到经济动能切换的迹象:(1)4月信贷数据继续低于预期,这意味着过去传统的债务扩张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仍在收缩,而这可能导致社融对于经济基本面的领先意义越来越低。历史上社融底部一般领先于M1-M2的底部领先于企业盈利底部,最多不超过5个季度,然而这一次在社融底部出现之后5个季度,M1-M2和企业盈利都还没有触底的迹象。(2)通胀数据回落超预期,但结构上却有新的变化。无论是PPI还是CPI目前都已经回落至前期低点(2020年最低水平);但从结构上看,CPI中的衣着/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等分项都出现了明显的上行。经济结构上,中低端、县域消费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呈现亮点,但对于总量拉动有限,甚至不能被上市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所反映。由于过去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部门(居民、地方政府)仍在持续收缩,这让市场期待的“顺周期”动能无法回归。我们曾在2月春季策略《料峭春风》中提示投资者,没有所谓“弱复苏”,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最为重要。在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聚焦经济周期的投资者一方面期待美国的衰退和中国的“弱复苏”,聚焦产业周期的投资者则期待AI的产业化能够接棒已经出现产业趋势放缓的“新能源”产业。上述两种美好期待的产生和期望带来失望的循环无疑都是市场阶段性波动的来源。在上述期待与落空中,当下主动偏股基金净值中位数已经转负,接近1/5的基金已经创下去年以来的净值新低。
海外滞胀的下一场景:或许是一个漫长的08年前3季度。从本周公布的美国经济和通胀数据来看,工业生产指数和通胀读数仍在持续回落,经济还未实质性进入衰退,甚至前期的就业、消费和制造业PMI都出现反弹,然而市场已经开始交易美联储政策转向(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指示7月美联储将首次降息),我们认为背后其实是对于金融部门潜在风险的担忧:面对仍然处在较高水平的通胀和意外反弹的长期通胀预期,如果美联储继续选择紧缩以打压通胀,那么金融风险的爆发可能会带来更为深度的衰退,甚至是萧条。虽然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有所缓解,但美国债务违约的风险却接踵而至:美国1年期主权信用违约掉期(CDS)已经创下2007年以来新高,5年期也已经创下2011年以来新高。随着债务上限问题的发酵,无论是否最终提高债务上限,信用违约或者国债供给增加都可能会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银行系统,美联储可能在通胀还未回落至低位时就要被迫降息。那么类似2008年前3季度的场景会发生:实体经济未出现实质衰退,但是银行系统问题倒逼的宽松已经到来,通胀开始反弹,大宗商品可能会迎来一轮上涨。但与2008年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宗商品的产能和库存更为紧张,实体经济弹性较弱但是韧性较好(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健康),政府负债较高,美国经济真正确认进入绵长的“滞胀”状态。
转变“增长”思维,以“底线”看待资产回报。在漫长的等待时期,理解“底线思维”去寻找韧性资产成为了重要任务。高分红资产不单是“股息率”,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对于垄断行业而言,是一种放弃远期增长而稳定当下回报的能力,它反而显得弥足珍贵。从短期来看“中特估+红利”的逻辑将重于通胀逻辑:资源类企业(煤炭、油),交通运输(港口、公路、油运、干散),银行(四大行),重资产国企(炼厂、电力、建筑);有色板块因为对于中国的复苏预期回归现实出现了大幅调整,反而会为未来交易海外滞胀留下更好的布局空间。此外,场景消费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基本面,推荐中低端消费、县域消费;参考2021年强周期行情结束后的市场特征,以“宁组合”为代表的赛道板块仍有反弹空间。
华西证券:金融数据转弱,对接下来A股影响几何?
海外市场:美国消费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中期美元大概率走弱。美国通胀如期下行为美联储提供了暂停加息的空间,5月FOMC声明也暗示本轮加息周期或已结束。但年内是否降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具备韧性,鲍威尔也重申年内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尚未体现明显的衰退压力,不过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市场对经济衰退担忧有所升温。往后看,美联储停止加息叠加经济衰退压力,中期美元指数大概率走弱。
通胀、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印证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市场“弱复苏”预期进一步强化。通胀方面,4月CPI、PPI均低于市场预期;金融数据方面,4月社融、信贷均大幅低于预期,一方面是一季度“天量”投放透支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动能环比有所减弱。结构上,居民端明显转弱,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再次出现负增长,收入预期偏弱和房地产市场较低迷是主要原因。自防疫政策转向之后,当前居民消费的增长仍具有挑战性:一方面,在经济复苏早期阶段,就业压力仍存在,为居民收入增加带来掣肘;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得居民资产负债表仍具有继续萎缩的压力。
政策环境偏暖,市场利率低位运行是大概率。低通胀、经济弱复苏和资产荒下,宏观流动性维持充裕:1)5月以来经济复苏斜率放缓,资金需求端降温,R007、DR007利率中枢再次回落至政策利率下方。经济弱复苏和低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将维持相对宽松,银行间流动性有望维持合理充裕;2)近期多家股份行补降定存利率,此外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加点上限也将迎来下调。“资产配置荒”下,市场利率低位运行是大概率,有望支撑权益市场底部区间。微观流动性方面,当前A股流动性处于紧平衡状态,存量博弈思维下,市场风格的轮动或仍延续。
投资建议:逢低敢于布局,聚焦央国企、一带一路等主线。4月通胀、金融数据低于预期显示当前经济内生动能不强,居民信心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偏暖环境仍存在,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释放后,A股风险偏好有望迎来企稳。展望后市,低通胀、经济弱复苏和资产荒下,市场利率低位运行是大概率,支撑权益市场底部区间,当前企业盈利正步入上行周期,我们仍对2023年权益类资产价格持偏积极的观点。操作上,建议短期休整后敢于逢低布局。
行业配置上,聚焦央国企、一带一路等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