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能源行业的症结在于需求下行和产能过剩。(1)需求方面,新能源车国内渗透率已达27.6%,2022年购置税减半等政策透支了2023年的消费需求,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明显下行;在欧洲能源危机缓解、外需回落下储能需求预期明显回落。(2)供给方面,上游原材料碳酸锂、硅料产能释放,价格已从高位下跌40%以上;中游动力电池产能规划明显超过需求;下游整车降价进一步加剧对供给过剩的担忧。
复盘来看,成长性赛道调整见底需看到政策、需求、筹码和估值等的大幅改善,不同时具备可能仅仅是超跌反弹。复盘白酒、医药和半导体的调整过程,可以看到:(1)行业出现调整见底都是在高位筹码彻底出清(融资、外资等成交额占比大幅下降)、筹码结构大幅改善(基金持仓超配比下降)下;与此同时,估值已大幅下降50%-70%以上,估值性价比已较高。(2)第二个重要因素是需求预期明显改善,往往是政策导向发生变化所致,如2022年10月的白酒(防疫放开后白酒需求回暖)和医疗器械(医保政策回暖、高端设备国产化等)。(3)如果四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尤其是筹码调整不到位、需求预期没有明显改善,仅仅是估值明显下降、估值性价比较高,也仅仅可能出现超跌反弹,如2021年9月的白酒和医药,以及2022年5月的半导体。
当前来看,新能源中期调整未完,TMT和低估值国企是双主线。(1)新能源当前不具备调整到底的条件,短期估值性价比较高可能出现超跌反弹:筹码出清方面,新能源的基金超配比和外资持仓依然维持高位,高位筹码出清不到位;但当前估值仅25倍,估值分位数已降至8%。需求改善方面,渗透率已达高位,外需回落、内需低迷,短期需求改善预期较低;政策上,扩大内需导向的刺激汽车需求的政策依然有望出台。(2)对比来看,TMT行业和低估值的央国企同时具备政策、需求、筹码和估值四个条件,是当前的双主线。
分子端修复延续,降准显示国内流动性维持宽松,A股延续震荡偏强。(1)分子端:1-2月消费修复较好,1-2月地产销售好于预期,分子端修复延续。(2)流动性:美联储仍可能小幅加息,降准显示国内流动性继续维持宽松;新发基金回暖,微观资金有所改善。(3)风险偏好:硅谷募资规模较高为42.57亿。
定增解禁规模:截至2023年03月17日,上周解禁市值最大的行业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6.93亿)、汽车(27.51亿)和电子(27.50亿),未来4周解禁市值最大的行业是机械(640.96亿)、医药(426.18亿)和电力及公用事业(289.53亿)。
产业资本减持规模:截至2023年03月17日,上周大股东净减持81.60亿元,高管净减持13.33亿元。分行业来看计算机、电子净减持金额靠前,分别为18.65亿、11.57亿元。
风险提示:地缘风险超预期,经济修复、政策出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