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理财赛道开启

  随着兔年理财赛道再度开启,如何做好财富管理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面对存款产品利率下行、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常态化、现金管理类理财申赎时间延长等变化,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更好打理“钱袋子”?

  ■本报记者 吉雪娇

  存款产品:优先选择长期限产品

  受权益市场、债券市场波动加大,理财“破净”更为普遍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理财投资者整体投资风格更趋于保守。在此情况下,以大额存单为代表的存款产品虽然利率有所下调,但仍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这样的热度目前仍在持续。

  那么,目前存款产品利率表现如何?以大额存单为例,经过数次下调,中长期大额存单利率已步入“3时代”。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平均利率分别为1.817%、2.025%、2.235%、2.748%、3.337%、3.635%。和2021年末相比,3个月期平均利率下降4.5BP,6个月期平均利率下降8.1BP,1年期平均利率下降6.2BP,2年期平均利率下降16.1BP,3年期平均利率下降22.4BP,5 年 期 平 均 利 率 下 降42.4BP。

  据中国货币网披露大额存单发行信息不完全统计,1月以来,中小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产品中,5年 期 产 品 利 率 集 中 在3.6%-4.05%;3年期产品利率则在3.1%-3.55%。

  整体来看,2022年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约束之下,银行存款利率经历了两轮大幅调整,各类存款利率均有较大幅度下调。而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高成本存款、长期存款利率被认为仍有一定下调空间。

  在此情况下,对于希望通过存款产品打理闲置资金的投资者,业内人士建议,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期限相对较长的产品锁定存款利率。同时,目前不同银行存款利率差异较大。可结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的资金配置。

  与此同时,大额存单也并非唯一选择。以定期存款为例,目前多家银行利率智能上浮后,与大额存单利率相差不大。此外,对于流动性需求较高的投资者,智能通知存款亦值得关注。

  银行理财:理性看待市场净值波动

  随着全面净值化时代的到来,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多次“破净”浪潮。虽然随着债市和A股市场回暖,理财产品收益有所回升,但震荡的市场和“打破刚兑”的产品亦令投资者趋于谨慎。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以及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周期性特征,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加大甚至破净或将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新常态”。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着眼于长期投资,理性看待理财产品的短期净值波动。“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后,产品净值会跟随市场行情波动,产品的历史收益率或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预期收益承诺,与传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概念也不相同,如果频繁申购赎回或者短期未达预期即赎回,很容易出现‘浮亏’变‘实亏’的情况。金融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市场净值波动,合理安排资金用途,树立长期投资理念。”相关人士指出。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仔细阅读理财产品合同中的各项约定条款,对产品类型、风险等级、适合投资者类型、投资范围、盈亏规则等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应客观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认真回答投资风险测评问卷,正确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做到量力而行。

  活期理财:兼顾收益性与流动性需求

  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如何通过活期或短期理财方式打理流动资金,也成为部分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随着整改过渡期结束,作为活期理财的主力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面临新的变化。总体来看,目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申赎确认时效由“T+0”调整为“T+1”,快速赎回每日上限调整为1万元。

  与此同时,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表现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招商证券报告显示,截至1月15日,公募货基收益率中枢为1.81%,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中枢为2.16%,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中枢高出公募货基约35BP。“即便目前收益率已较前期明显下行,但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仍然明显高于公募货基平均水平。”

  不过,2023年初起,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招商证券报告预计,未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差距将进一步缩窄。

  对投资者而言,虽然整改后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凭借其优秀的资金流动性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依然是需要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投资者的良好选择,依然适合用于管理日常资金。

  此外,对于有活期理财需求的投资者而言,部分产品亦值得留意。普益标准指出,一是其他低风险高流动性理财产品,例如,最小持有期限较短的开放式产品、开放周期较短的周期性开放式产品等,这类产品能够较好地兼顾投资者的收益性与流动性需求,未来将成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主要替代类产品。

  二是同业存单指数资管产品,近年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短债基金快速增长,随着现金管理类理财规定过渡期的结束,相关产品规模未来有望持续增长,或将承接部分现金理财的溢出资金。

标签:
N本文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