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行情值得期待!券商首席展望兔年:成长或将接力蓝筹行情

  2023年以来A股市场快速反弹,“开门红”令投资者惊喜。

  多位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2023年A股市场将明显强于2022年,外资或将持续流入,但是行情更多将由内资主导。在市场风格上,短期蓝筹白马取得优势,但后期成长股或将有更多机会。

  内外因联动推动市场反弹

  2022年底以来,国内市场实现了普遍的上涨,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科创50 等都实现了较好的涨幅。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外的宏观环境都为A股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反弹空间。

  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认为,反弹的外部动力在于美联储本轮加息空间有限,美债收益率阶段性见顶,全球风险资产共振反弹,在国内,地产、防疫政策优化是反弹前期内部核心动力,后期则为对2023年更多稳增长政策落地以实现更高GDP增速的期待。

  “市场对于2023年经济复苏的预期逐渐趋于一致。在海外发达国家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市场预期2023年中国经济将在防疫优化与保经济政策下实现周期性的复苏。这意味着股市将有望开启具有明显宏观特征的主要有二。一是经济修复预期提升: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制定文件,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目标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疫情管控走向放开。并且12月包括信贷、消费、进口等数据显示内需出现回暖迹象,在10月经济开始二次探底以后,目前经济走出谷底的证据越来越多;二是美国通胀高位下行,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外围紧缩环境缓释,美元、美债双回落。

  普遍看好兔年行情

  1月“开门红”已经令投资者惊喜,但是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兔年全年的行情更值得期待。

  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弛认为,2023年A股市场将明显强于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环境最为优越,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及风险偏好均由底部向上。一季度A股有望迎来“躁动反攻”行情,市场不再寻找政策避险,反而更加聚焦拥有基本面支撑的制造业、对流动性及风险偏好更具备弹性的成长风格。同时,也将挖掘与经济复苏共振的高β行业。

  吴开达认为,兔年政策回暖,基本面筑底回升,盈利底部有望在2023年一季度出现,而2022年制约A股的海外流动性也有望出现缓解。目前疫情影响逐步退潮,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且市场估值水平较2022年初更低,因此对A股走势看法乐观,市场不乏机会。

  高挺认为,防疫政策的优化和刺激政策的快速加码正在消减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在经济复苏预期的带动之下,我们预计对经济表现高度敏感的周期领域,以及符合中长期经济成长趋势的行业有望交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估值修复空间广阔,且外资在明年也将有望成为额外的流动性亮点。在经济回归增长的初期,伴随复苏确定性的增强,我们有望率先迎来周期股的估值回升,这将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尤其是其中具有估值和业绩双重修复空间的行业。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负春光不负卿。”王胜在谈及兔年市场时表示。

  成长或将接力蓝筹行情

  在1月的反弹之中,沉寂多时的白马股、蓝筹股实现了普遍性的上涨,去年市场一直高度关注的新能源等热点相对平淡。

  对此,张弛表示:“一方面,虽然相对估值(分位数)来看,无论白马股、蓝筹还是成长均处于历史一个相对底部水平;但就绝对估值而言,白马股、蓝筹等板块相比新能源等成长则更具备优势;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预期为核心的驱动影响下,白马、蓝筹股与经济底部反转预期的相关性更强,尤其是困境反转的逻辑尤为凸显。”

  这种看法也得到了更多分析师的支持。高挺也表示,市场这种风格的变化来自宏观环境的转变,即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悲观预期逐渐消减。在经济下行周期,往往防御板块容易跑赢,例如对经济周期性变化敏感性低的新能源等成长行业。在经济修复的过程中,对经济表现敏感的周期板块表现更出色。从过去几轮经济周期的变化总结,市场往往先于经济实质性改善而提前出现快速的估值修复,这一过程的领跑者预计将来自对经济活动更为敏感的周期行业。

  在蓝筹、白马持续领先一段时间之后,一些投资者也关注当前的市场偏好能否形成更长一段时间的市场风格。对此,张弛认为,就2023 年1季度而言,白马、蓝筹股的超额收益或难以持续,主要基于三个理由:一、困境反转逻辑已经基本兑现;二、随着股价持续上涨,白马、蓝筹等估值绝对优势已逐步减弱;三、预期影响一般持续性不强,而短期内又难以看到明显的基本面数据改善。

  “而在经济拐点确立后,市场目光将伴随扩内需与供给侧改革驱动的‘新发展’规划重新聚焦成长。”高挺表示。

  不过,王胜认为,兔年春天成长价值齐飞,甚至某些阶段成长更强;全年看,价值仍然是主导风格,成长把握Alpha机会。

  外资影响或将弱化

  在本轮上涨行情之中,外资持续高强度流入。Wind数据显示,1月份,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131.74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量900.2亿元。在此背景之下,外资交易的活跃度逐步抬升,并适度冲抵春节长假前国内活跃资金离场的影响。年初至今北上资金日均成交额占全市场之比显著超过去年全年。

  吴开达认为,外资涌入的核心因素在于疫情管控走向放开,由于海外防疫闯关更早,因此其对于后续路径更加清晰,先于内资抢跑。此外,对于房地产、平台经济政策出现转向,预期乐观。同时,美国通胀高位下行,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外围紧缩环境缓释,美元、美债双回落。

  高挺则认为驱动外资近期加速流入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海外因素。四季度至今美国长期利率下行和美元指数走弱对于新兴市场整体较为有利,且全球权益市场均在市场对联储加息力度预期弱化的基础上反弹;另一方面是国内政策调整强化经济改善预期。中国和海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异步,以及经济政策方向的分化将在市场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这加大了中国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使得经历过去两年调整后,对中国资产整体配置比例偏低的外资逐步加仓中国。

  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加大,外资近些年在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此前一段时间内,北上资金一度成为A股市场的“风向标”。不过,机构人士认为,虽然本轮行情外资持续流入,但是对市场的影响和几年前相比已经不能相提并论。

  “我们同样注意到市场部分参与者将外资视作引领市场风格的‘聪明钱’,但这可能更多源于外资对于基本面分析的看重。”高挺表示,伴随国内机构近年来研究实力的快速加深,内外资的投研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反而部分内资机构在国内市场的研究投入甚至超越了大部分外资。

  吴开达也认为,外资独领风骚的难度较大。外资主导市场投资风格主要是2016-2017年,其当时是增量资金中体量最大的,包括2015年大波动以后监管趋严叠加资管新规等影响,内资偏弱,另外明晟在内的不少指数公司将A股纳入其全球市场指数,外资处于占比快速提升的导入阶段。而2023年国内维持宽货币,宽信用,剩余流动性偏向宽松,内资也将有望持续活跃。

  张弛也表示,2016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外资持仓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由不足1%一跃升至接近4%,从无到有促使外资成为期间A股市场的主要增量资金,并形成了以外资主导的市场投资风格。2021年下半年至今,外资持仓占比已降至3.68%,而内地公募基金持仓占比则由2019年约4%迅速上升至2022年的8.36%,成为A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机构资金,显然,前几年外资主导的市场风格情况将难以复制。

  对于兔年外资的流入预期,高挺则比较乐观。他认为,虽然在海外高通胀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金融条件的转向可能性偏低,但经济衰退和高通胀获得抑制的预期之下,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收窄。展望2023年,中国和海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异步,以及经济政策方向的分化将在市场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低估值的中国资产对外资吸引力有望显著提升,外资的流入对于AH市场均是有利因素。

  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对此相对谨慎。他认为,2023年春季美国经济数据下滑、中国内需恢复过程中,人民币相对走强,阶段性外资流入加速是必然的。但是从全年看,还要高度关注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以及利率水平绝对高位给风险资产带来的震荡可能。

标签:
N本文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