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景气投资失效,23是买高景气

  ●23年年度策略《破晓》:自22年11月10日以来持续看多A股港股。

  ●23年春季躁动已经展开。春季躁动行情分歧不大:1. 狭义流动性:跨年资金成本下移,央行呵护信号;2. 复苏预期:地产政策的延续性,疫后生产端开工率及出行端客流量等高频数据改善;3. 增量资金:人民币汇率稳中升值,北向资金加大流入力度。

  ● 22年10月“市场底”的特殊性:估值分化程度不低,因此底部右侧存量资金优先填补“估值沟壑”。

  以22年10月指数低点来看,“市场底”并非所有行业“估值底”,估值劈叉程度是历史几个底部中比较高的位置。08年、12年、18年市场底, “遍地黄金”。而22年10月的市场底存在结构化的高估,与16年初“熔断底” 相似。因此指数底部上移过程中,存量资金优先填补“市场底”的“估值沟”,目前这一阶段仍在进程中:结构性估值偏高成长品种(新能源+),挤压估值;估值历史0%分位的价值品种修复估值,但目前依然处于低位;部分疫后复苏链条,估值到达高位阶段性走在基本面验证之前。

  ● 胜率方面,22年景气投资失效,23是买高景气(g)、还是买高弹性(△g)? 

  我们从经济周期所处的位置来思考市场对交易因子的选择:23年春季是经济急冻后复苏的验证期,因此参考历史上经济底部回暖的四年更有价值(09/13/16/19)。在类似复苏年份,由于A股企业盈利增速向上,会存在大量存在业绩改善弹性(也就是△g )的行业。

  市场并不是选择了某一类风格,而是在不同的经济复苏强弱、不同的经济牵引力之下,一类行业具备了高环比(△g)的特点,或者具备了高景气(g)的特点,经济具备活力时市场寻找弹性,经济缺乏活力时市场拥抱景气。

  09年和16年:从【强预期】走向【强现实】,【强现实】下买环比改善△g(偏价值);13年和19年:从【强预期】走向【弱现实】,【弱现实】下买景气g(13年偏成长、19年成长与消费)。

  ● 23年的启示:当前赔率分化是明牌,胜率未到决断时刻。当前【强预期】时刻仍是△g占优,买低估值的△g。

  今年在罕见脱离外需的背景下,与16年、19年【弱现实】的背景更为相似;但23年“疫情”与“地产信用”出现过去2-3年的大级别拐点,因此扩内需仍有更大潜力,因此对于今年的复苏强度和政策连贯性,当前并不明朗,春节后是重要验证时点。当前【强预期】阶段,继续寻找低估值△g作为配置思路。我们对当前盈利预测指向的23年高△g,兼顾低估值分位数,筛选主要行业集中在:疫后修复链+估值合意(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广告营销/一般零售/疫苗/黄金珠宝),地产链普遍估值低位(地产/装修建材/家电),大金融仍在估值底部(保险/证券),部分成长景气预期23年改善(半导体/通用自动化/计算机)。

  ●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反复,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地缘不确定性等。

标签:
N本文来源: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