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医药团队:2023年看好两大主题、五大子行业!

  1月12日下午,瑞银证券研究部医疗行业分析师陈晨在媒体分享会上表示,对2023年的医药行业保持乐观态度,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策明晰,预计行业不会出现大波动;二是医药企业的基本面近期已经有所改观;三是现在A股和港股的行业整体估值都比较有吸引力。

  主题方向方面,瑞银医药团队主要看好两个主题:创新和复苏,以及这两个主题下的五个子行业:生物科技、医疗器械、CRO、药房、医疗服务。

  创新药:预计2023年审批数量会增长

  生物科技方面,自从国家鼓励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发展以来,我国的创新药获批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2017年-2022年整体获批的趋势不错。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获批的个数可能少于2021年,但瑞银医药团队认为,2023年估计会重回增长态势。

  创新药在终端市场的销售占比逐年提升。据瑞银医药团队统计,2017年中国前20大畅销药品里主要是仿制药,创新药仅占八席;而2022年创新药品种达13个,且这些创新药的收入占比均比2017年高。

  另外,对于国内的创新药公司来说,创新药的国际化进程也很重要。

  过去国内创新药在赴美申报上市的过程中,虽然也有失败的案例,但这些案例也提供了一些“如何和FDA打交道”的价值。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疫情原因,FDA无法到中国进行现场核查,因此申报日期会有所延后。但实际上这些创新药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是不错的,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2023年有望拿到审批。

  “2023年的医药投资需要关注药企的现金流情况。”陈晨说道,Biotech上市企业的账上现金差别较大,部分公司现金储备丰富,可以安全运营三五年甚至十年,但有部分公司已经亮起红灯,账上现金不足时可能要面临新一轮的再融资,这部分企业在投资时需采取谨慎态度。

  CRO:中国药企有望继续扩大市占率

  CRO方面,瑞银医药团队认为,中国相关企业有望继续在全球竞争中扩大市场占有率。

  “我们发现中国的公司扩张会比海外的同行更积极,而且中国会享受工程师红利,成本效益会更高。”陈晨说道,中国的CRO公司在不断地拓宽服务范围,且中国公司的资本支出比海外同行更加激进,三年资本支出与收入的比值大约为32%,而海外同行只有14%。

  公司的人员数量也可以直接反映CRO行业的增长。2017年到2021年,中国CRO行业员工数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但是海外同行的人数增长只有不到10%。

  从整个CRO行业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制药业研发投入都处于增长态势,2020年及2021年由于新冠药的研发而催生了较高的投资融需求,2022年则相对悲观,预计2023年会随着美国加息放缓而再出现增长。

  另外,目前生物药的产能供给在全球范围内都表现出紧张态势。随着老年痴呆药、糖尿病药物的上市,市场需求量大,全球领先的生物药CDMO企业都在不断扩产。瑞银医药团队预计,到2026年全球生物医药还是会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所以从这点来看,生物药CDMO市场值得关注。

  医疗器械:2023年将是手术机器人爆发元年

  “医疗器械行业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领域。”陈晨表示,一方面,短期来看,行业受益于疫情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长,比如抗原检测、血氧仪等家用医疗器械等等,长期来看,医疗器械的创新值得关注;另一方面,集采降价趋势趋缓,不再像前两次的骨科、冠脉支架集采降幅那么大,预计后面的集采会相对温和。

  医疗器械行业里,值得关注的赛道是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在中国是新兴行业,“2023年我们觉得会是爆发的元年。”陈晨分析称,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份额非常小,仅占5%,预计2021年—2030年期间行业将以36%的增速增长,到2030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65亿美元。

  陈晨表示,手术机器人的增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手术需求量在上涨,患者支付意愿也在增加。二是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认可度在提升,渗透率有望随之上升。三是政策端在鼓励创新医疗设备发展,医保端也在推进手术机器人的覆盖,比如北京、上海已经把手术机器人纳入当地的医保,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效仿。

  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机遇,在于进口替代。除了政策端的鼓励和扶持外,国内相关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也值得期待。陈晨分析称,在与目前市场主流机器的头对头临床试验对比中,国产产品的数据非常不错;国产产品有本土化优势,能和国内的KOL、学术界、医院等各方紧密联系;国内相关企业也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升级,预计2023年国产初代产品上市后,相关产品会在市场反馈中不断升级迭代。

标签:
N本文来源: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