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会议释放重要信号:深化中小银行改革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11月2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十次会议。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坚持既定方针政策,调整优化思路和举措,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化解风险,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当前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症结之一就是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不足。因此,加大中小银行改革有利于平衡好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王青预计,未来在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方面,或将推出更多支持性政策,金融机构内部信用分层现象也有望得到一定缓解。

  多渠道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

  近期以来,中小银行改革受到金融委会议高度重视,也成为当前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此次金融委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

  “金融委近期以来连续布署中小银行工作,体现了中小银行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受到高度重视。”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广覆盖、多层次、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的重要部分。包商银行被接管之后,流动性分层现象对中小银行带来不小挑战。但少数问题银行规模较小,风险暴露少,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目前风险是可控的。

  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条件。银行做生意也要“本钱”,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业内专家认为,确保商业银行资本充足,一方面可以保证银行有足够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从而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更好基础。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中小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总体良好。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25%,贷款损失减值准备1.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4.4%,2019年一至三季度中小银行实现净利润4483.5亿元,抵御风险的“弹药”充足。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超过99.2%的中小银行流动性比例高于监管要求,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充足。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4000余家中小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本和拨备水平充足,流动性整体充裕。整体看,我国中小银行风险应对能力不断提升,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前瞻性有所增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状况,加强市场监测,不断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中小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实现中小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董希淼谈到,应加大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中小银行发展环境。如采取进一步措施,从体制机制上为中小银行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中小银行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当前,特别是要做好对中小银行流动性的增量支持,解决部分中小银行负债渠道单一、成本较高等问题。地方政府要不断优化金融生态,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行为,及时清除危害基层金融生态的行为,为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董希淼强调。

  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会议强调,要调整优化思路和举措,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是继金融委8月召开的第七次会议、9月召开的第八次会议后,再度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下一步工作重心将继续向稳增长方向倾斜。

  记者注意到,为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需求,近期以来在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财政部近期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11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调整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精准调整投资结构、促进投资高质量发展。

  “在当前宏观经济仍然存在一定压力的背景下,需要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王青进一步指出,货币政策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包括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等,以降低银行边际资金成本,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贵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任务是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保持谨慎的平衡。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三季度宏观杠杆率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宏观杠杆率升幅分别为 5.1、0.7和 1.6 个百分点,累计攀升 7.4 个百分点。报告建议,要在调整宏观杠杆率内部结构上做文章;同时还需要借助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力量来稳增长。

标签: 银行 风险 金融 资本 流动性
N本文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