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概念股”达科为:95后实控人低调亮相 近八成收入靠代理

  “95后实控人,00后股东”、“半年卖出两千万支核酸采样管”…近日,一家创业板IPO企业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公司全称为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科为”),目前已经处于提交注册状态,距离发行上市仅剩一步之遥。

  95后实控人低调亮相

  核酸业务高毛利难持续

  据悉,达科为是由公司实控人之一吴庆军和何俊峰共同出资设立的,彼时吴庆军和何俊峰分别持股60%和40%。经过多年的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目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已经变成了吴庆军的女儿吴映洁(1995年出生,直接持股15.4550%),实控人也变成了吴庆军和吴映洁父女两人。至于何俊峰,其未成年之子——何政龙也成了公司股东,目前持股7.7275%。

  不过,据招股书,吴映洁目前仍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且不参与公司管理。另外,她与其父吴庆军也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双方约定,若吴映洁未按照协议约定行使提案权或表决权,则其违反承诺而作出的意思表示无效,其表决意见仍应以吴庆军确定的意见为准并以此为准计入最终表决结果。

  看完了实控人,我们再来看看达科为的另一大关注点——核酸检测相关业务。

  和市场上诸多“新冠概念股”一样,达科为的核酸相关业务也是在疫情特定时期孵化出来的特殊产物。招股书显示,达科为的业务主要涉及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和病理诊断两大领域,其中,在生命科学研究服务领域,公司主营科研试剂及仪器的代理销售和部分自主品牌的科研试剂;而在病理诊断领域,它则主要从事病理诊断设备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从收入构成来看,2019~2022H1,科研试剂是达科为的主要收入来源,历年收入占比均在70%以上;病理诊断设备次之,近两年收入占比在10%左右。而在病毒保存试剂(即病毒保存液和核酸病毒采样管等)方面,数据显示,该项业务在2020至今年上半年分别为公司贡献了5260.37万元、4827.88万元和4190.23万元的营收,收入占比分别为8.71%、5.78%和8.84%。

  坦率来讲,虽然达科为核酸检测业务的收入占比并不算高,但其本身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公司的业绩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就以毛利率为例,招股书显示,2020~2022H1,公司病毒保存试剂的毛利率分别为63.93%、43.34%和16.30%,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所贡献的毛利额也由2020年的3363.18万元快速下降至2021年的2092.26万元,再进一步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83.16万元。另外,就毛利占比来看,病毒保存试剂对毛利贡献也由2020年的14.29%火速下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3.71%。

  再以客户为例,招股书显示,山东巴罗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为达科为再2020年时的第二大客户,当年采购金额1508.84万元。“该客户主要于2020年向公司采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病毒保存液,由于该客户已逐步停止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核酸病毒采样管业务,因此公司自2021年2月以来未与该客户持续合作。”达科为曾表示。

  对单一供应商存重大依赖

  参股子公司现身前五大供应商

  不仅如此,在报告期内,达科为的收入还主要来自于销售代理品牌产品,包括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及采血设备等。总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代理品牌产品的整体收入分别为3.86亿元、4.72亿元、6.64亿元和3.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89.05%、78.15%、79.50%和75.80%。

  代理模式下公司的议价能力、毛利率影响等我们暂且不表,在达科为的代理销售中,还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对其第一大供应商BioLegend的重大依赖。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向科研试剂供应商BioLegend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35亿元、1.68亿元、2.48亿元和1.50亿元,占报告期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高达49.19%、44.90%、51.43%和49.11%。或许是受此影响,公司前五大供应商的集中度也远高于其他同业可比公司。具体如下所示:

  “核酸概念股”达科为:95后实控人低调亮相 近八成收入靠代理

  值得一提的是,机会宝发现,在BioLegend被PerkinElmer收购前及收购后,达科为与BioLegend所签署的相关协议在表述上貌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具体如图片所示,从上至下为变化前后)。另外,根据优宁维招股说明书披露及公开信息检索,优宁维还是PerkinElmer试剂、耗材代理商以及PerkinElmer试剂子品牌Cisbio的代理商。

  “核酸概念股”达科为:95后实控人低调亮相 近八成收入靠代理

  “核酸概念股”达科为:95后实控人低调亮相 近八成收入靠代理

  除了BioLegend之外,在供应商上,达科为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关联交易。

  问询回复显示,EliteCell 成立于2017年,是达科为的前五大供应商之一。达科为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6.56%),也是其在中国的唯一代理商,公司实控人还是EliteCell的董事长。但是,作为第一大股东,达科为仅将自身认定为EliteCell的财务投资者,不具有控制权。2019~2022H1,达科为向EliteCell的采购生命科研试剂的金额分别为673.23万元、907.77万元、1345.62万元和540.83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87.11%、89.81%、82.24%和70.07%。

  对此,交易所也要求达科为对公司仅为财务投资者且不控制EliteCell的具体依据、相关会计处理的合规性、交易价格公允性等进行说明。

  主要产品毛利率逐年降低

  研发投入力度亟待加强

  而在自主品牌方面,招股书显示,2019~2022上半年,自主品牌产品收入分别为4746.76万元、1.32亿元、1.71亿元和1.1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95%、21.85%、20.50%和24.20%,虽有所增长但体量仍相对较小。

  不仅如此,机会宝发现,在自主品牌相关产品贡献的收入中,病毒保存试剂占据了较为重要的组成重要部分(今年上半年在自主品牌收入中约占36%),收入占比仅次于病理诊断产品,与此同时,病理诊断产品中病理诊断设备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分别为58.24%、57.62%、55.85%和54.58%。

  这或许与公司较低的研发投入有关。

  招股书显示,2019~2022H1,达科为的研发费用分别2425.41万元、2172.25万元、3296.72万元和1930.62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57%、3.59%、3.94%和4.07%,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核酸概念股”达科为:95后实控人低调亮相 近八成收入靠代理

  对此,证监会在针对公司下发的《注册阶段问询问题》中要求达科为说明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部分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职工薪酬呈上涨趋势、房租水电费用逐年下降的原因、研发人员的划分是否准确等。

标签:
N本文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