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科技真要退市(正邦科技还会跌吗)

  虽然猪肉是餐桌上常见食品之一,但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并非完全固定,意味着相关上市公司的收入不仅与生猪价格有关,同样也与对生产周期的把握能力有关,对于上游的生猪养殖和下游的猪肉销售上市公司而言都是如此。

  但对于在深交所上市的正邦科技来说,正是由于在扩张时踩错了周期,而且还涉及加杠杆,不仅巨亏上百亿,甚至连净资产都可能亏光,还有可能因此“披星戴帽”,某种程度上算是咎由自取了。

  01

  正邦科技提示退市风险

  根据正邦科技1月18日发布的《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测算,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预计为负值,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当中的规定,公司可能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也就是*ST),并且按照规定的频次披露风险提示公告。

  那么,正邦股份为何面临被“*ST”的风险?公司又为何距离退市仅一步之遥?这与公司的经营模式不无关联。

  首先从披星戴帽开始。顾名思义,净资产为负意味着上市公司现有资产不足以偿付负债,而对于正邦科技来说,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坚持的“经营模式”。

  根据公开信息,正邦股份采取的是“公司+农户”模式,也就是代养户负责场地、设施与人力,收取公司的代养费用,正邦科技负责提供猪苗和饲料,本身并不承担养殖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只是在最终生猪出栏时按约定条件或价格回购。与牧原股份“一手包办”的模式相比,正邦股份既不需要出场地,也不需要负责养殖,在少了两大块成本的情况下,扩展养殖规模的速度自然会快上很多。

  但问题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虽然让正邦免于为养猪而烦恼,但如果猪苗和饲料的提供不能有效跟上、扩产时机的把握出了错、亦或是在和农户结算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三者只要有一条踩中,对于经营就会产生严重影响——更何况正邦还是三条全中。

  仅以结算方面为例,《中国新闻周刊》在2022年8月报道正邦科技的困境时曾经指出,头部猪企在2019~2020年借助“公司+农户”模式快速扩产,但此时,许多由农户管理的养殖场遭遇非洲猪瘟疫情打击,此后的2021年1月猪价急转直下,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保持整整一年的低位徘徊,这些猪企纷纷陷入大幅亏损,在与农户结算回购生猪款项时自然会产生纠纷,正邦“猪吃猪”惨剧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有市场人士曾经指出,“公司+农户”模式的先天不足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猪价下行,企业违约;猪价上行,农户违约。考虑到“正邦们”在这种模式下并不能有效把控养殖渠道和出栏节奏,而且去年下半年以来猪价一路下行,如此概括算是一针见血。

  当然,如果猪价未来仍然延续低迷,包括正邦在内的公司,“伤势”恐将只重不轻。

  正邦科技真要退市?

  (郑商所生猪主力合约近半年走势)

  02

  成本端“压力山大”

  退一步讲,就算正邦“打掉牙往肚子里吞”,按时足额向农户们结算了款项,公司在饲料和能繁母猪上的成本也仍然是大问题,饲料方面尤其如此。

  根据公开资料,玉米在生猪饲料成本中的占比较高,至少在60%以上,这意味着猪价与玉米价格的联动性非常高,监管层和市场人士关注猪粮比价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粮”指的就是玉米价格。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大商所玉米主力合约自从2022年7月下旬见底以来便一路上涨,最大涨幅接近10%,与同期的生猪价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以想见,一边是猪价下行,一边又是玉米涨价,就算生猪不滞销,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之间不断扩大的剪刀差也会让猪企“压力山大”,就更不用说正邦了。

  正邦科技真要退市?

  (大商所玉米主力合约近半年走势)

  也正是因为玉米的问题,早在2022年10月,正邦科技就被玉米供应商锦州天利粮贸申请重整,原因是正邦科技拒付了927万元的电子汇票。事实上,正邦科技在前述风险提示公告当中也有指出,虽然公司已启动预重整,但最终能否进入重整程序仍不确定,而且如果公司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考虑到截至2022年12月20日,正邦科技的A股股东户数超过20万,相信他们不会希望自己手中的投资变成废纸。

  正邦科技真要退市?

  (来源:1月18日,正邦科技《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

  不仅如此,正邦科技此前虽然依靠“公司+农户”模式大幅扩产,但存货周转率却未能跟上。根据统计,自从2012年达到13.92次的高峰之后,正邦科技的存货周转速度就开始一路下降,2022三季报时仅为3.53次。

  按常理来说,大幅扩产成功实现,条件之一就是需要足够快的存货周转速度,但正邦科技恐怕只做到了前一半。

  正邦科技真要退市?

  总结起来,正邦科技采取的“农户+公司”模式在猪价走强时固然事半功倍,但在监管层关注民生领域,意图熨平猪价异常波动的大环境下,这种模式无疑是市场的误判。毕竟在不掌握出栏的主动权,又要负责原料和仔猪供应的情况下,猪价如果跟不上,对于猪企就是“两头打脸”,正邦的亏损也就成了必然。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有效改革业务模式,那么亏到“披星戴帽”对于正邦可能只是开始,投资者需要注意这一点。

标签:
N本文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