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泛海系左手拥抱地产,右手缆入金融,风头无两。然而资本无序扩张之下,债务高企积重难返,让泛海系不得不走上贩卖资产的道路。其诸多资产中,民生证券尤为惨烈。在母公司的拖累之下,大量产品暴雷,诉讼缠身,这或将直接影响公司引入战投。在此背景下,民生信托或急于与泛海系“切割”,通过引入战投化解危机。
泛海控股再次站上被告席。
12月2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民生信托以合同纠纷为由起诉大连泰嘉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大连泰嘉”)、泛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泛海置业有限公司等在内的7家公司。
一串被告人之中,就包括民生信托的大股东泛海控股。据企查查显示,民生信托的第一大股东为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汉中央商务区”),持股比例为76.76%。泛海控股持股89.2%,为武汉中央商务区的第一大股东。
自家人“对簿公堂”,也将利润巨亏、债务危机严峻的泛海控股再次推至聚光灯下。作为泛海系核心上市公司之一的泛海控股,同时也折射着是个泛海系的现状,曾经的千亿“泛海系”正在不断“坠落”。
在泛海系的拖累之下,如今的民生信托面临大量的法律诉讼和产品暴雷,这或是民生信托频频站在泛海系的对立面的核心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看,为了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自救,与泛海进行“切割”民生信托势在必行。
“自家人”屡屡对薄公堂
民生信托与泛海控股正上演一出“自家人明算账”的大戏。
12月2日,泛海控股公告称,民生信托以合同纠纷为由起诉7家公司,其中正包括民生信托大股东泛海控股。
事情还要从2020年讲起,彼时武汉时泽购买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的子公司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武汉中心项目写字楼部分资产(6层-30层),合同签订后武汉时泽支付部分购房款合计2.89亿元。而武汉时泽股东大连泰嘉及民生信托产生相关合同履行争议,于是民生信托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诉讼。
民生信托与泛海控股发生纠葛已不是首次。
据泛海控股公告称,2020年以来,其陆续发行“20泛控01”、“20泛海01”和“20泛海02”,民生信托作为其发行信托计划的受托人,购买上述债券,合计本金为19.84亿元。
但由于泛海控股旗下多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及展期,今年4月,民生信托便将泛海控股、中国泛海、卢志强告上法庭,要求提前清偿债券本息、行使股权质押权,并要求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不止是作为原告,民生信托也常被列为被告。
据泛海控股公告称,截至10月26日,除已披露过的诉讼、仲裁案件外,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连续12个月内累计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合计8.0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3.95%。其中单笔涉案金额1千万元(含)及以上17起案件中有16起均来自于民生信托,诉讼/仲裁类型均为营业信托纠纷。
而这一众案件的背后直指民生信托多款产品暴雷,其中一些产品的底层资产与泛海控股脱不开关系。“至信828号”便是典型案例,据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为泛海控股旗下武汉中央商务区(部分)项目和武汉中心大厦。
除此之外,民生信托还曾沦为股东的“提款机”。以暴雷的汇丰3号产品为例,中国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调查意见书显示,民生信托通过绕道非关联方将该产品信托资金用于其股东或用于认购股东方发行的债券,规模合计16.58亿元。
分道扬镳的背后
条条线索指向民生信托所处的形势不容乐观,大股东泛海控股难辞其咎。要想“转危为安”,民生信托首先或是要与泛海系“切割”,通过引入战投化解危机。
泛海控股2020年半年报中,曾透露出民生信托的引战动向。据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内,就民生信托等子公司的引战事项,公司已接洽多家意向投资者,与部分投资者的洽商较为深入,争取尽快达成合作共识。
直至2020年末,泛海控股再度表示,包括民生信托在内的金融子公司引战工作或对外转让工作亦在积极推动中,并取得不同程度进展。
时隔一年后,民生信托迎来新股东。去年8月10日,据北京银保监管局显示,同意武汉中央商务区将其持有的民生信托5.9455%股权转让至洋河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武汉中央商务区的持股比例由82.7%降至76.76%,洋河股份拿下民生信托第四大股东之位。
与民生信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生证券引入战投的过程则较为顺利,据企查查显示,泛海控股对其持股比例已降至31.03%。
将时间拨回2020年4月,彼时15名投资者斥资25亿元参与民生证券的增资扩股,认购股份共计18.37亿股。此次交易完成后,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87.65%降低至73.59%。
时隔半年后,包括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22家投资者斥资42.3亿元共受让民生证券31.07亿股股份,占民生证券目前总股本的27.12%。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泛海控股对民生证券的持股比例再度降至约44.52%。
泛海控股抛售民生证券股权仍在继续,去年1月21日,泛海控股向上海沣泉峪转让民生证券13.49%股权,此后泛海控股对民生证券的持股比例降至31.03%。由于持股比例的不断下降,民生证券也不再纳入泛海控股的合并报表范围。
即便如此,民生证券还是因泛海控股遭遇股权冻结。
去年7月,烟台山高弘灏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合同纠纷为由将泛海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沈阳泛海告上法庭,随后济南中院将泛海控股所持民生证券35亿股冻结。
在大笔股权被冻结之际,民生证券的股权交易也受到一定影响。去年7月,泛海控股拟向武汉金控出售民生证券不低于总股数20%的股份。仅隔两个月,此次股权交易便“告吹”,武汉金控正式终止民生证券的收购工作。
今年6月13日晚,据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持有的民生证券31.03%股权被北京金融法院冻结,冻结期限为三年。
民生证券的教训,或给民生信托敲响警钟——如今的泛海系如一颗颗隐雷环绕其身,要想将战投安全引入,其必须要与泛海系切割,规避潜在风险。
泛海系的崛起与湮灭
泛海控股正一步步通过“变卖家当”自救,而这背后体现的是其债台高筑。
据公司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泛海控股总负债同比增加0.45%至969.03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864.5亿元,而货币资金仅有27.07亿元。
事实上,泛海系早已“危机四伏”,金融板块不再具有“钞能力”,房地产业务一波三折。
金融板块方面,以信托业务为例,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自2019年该业务营收不断下降,从23.4亿元逐年大幅骤降至2021年的-28.13亿元;证券业务营收同比增速放缓,2019-2021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91.82%、44.95%、-20.11%;保险行业也无例外,该业务营收在连续两年同比大增后,2021年仅同比增长9.07%。
房地产业务自2019年以来营收不断下滑,从28.06亿元逐年下滑至2020年的21.4亿元。不过,2021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大增291.8%至83.6亿元。
在此背景下,泛海控股连续两年大幅亏损,据年报数据显示,2020-2021年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6.22亿元、-112.5亿元。今年上半年也无例外,净亏损为22.4亿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泛海系困境重重的背后离不开先前的大举扩张。
事情的起源还要从2014年讲起,当时依靠地产起家的卢志强决定向金融行业进军,打造“金融全牌照”的金控集团成为其转型的核心目标。
其首先将券商牌照“揽入怀中”。2014年4月,民生证券近15.9亿股股份被泛海控股接盘,合计占民生证券股权比例近73%。紧接着其又通过增资的方式,再度扩大持股比例,稳定在当时的87.65%。
泛海控股自然不满足与此,其在2015年又盯上保险牌照。彼时旗下武汉中央商务区出资10.2亿元受让民安保险(亚太财险的前身)原股东所持51%的股份,这也意味着泛海控股一举坐上民安保险控股股东之位。
一年时间后,泛海通过再次收购民生信托,一举拿下控股权。此时武汉中央商务区收购中国泛海持有的民生信托59.65%股权,收购价格为27.3亿元。叠加先前泛海控股通过浙江泛海持有民生信托25%股权,合计持有84.65%。与此同时,泛海控股通过子公司再度增资民生信托,交易完成后合计持有民生信托约93.42%股权。
短短三年时间,泛海控股便囊括保险、信托、券商牌照,一时间风光无限,公司业绩达到巅峰。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实现营收为246.71亿元,同比增长79%;归母净利润超31亿元,同比增长37.9%。
然而如今的泛海系深陷漩涡之中,金融版图不断收缩,金融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从2019年的77%逐步下降至2021年的仅超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