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 私募股权基金整合加速

私募股权及创业基金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成长中的烦恼”相继暴露。特别是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金融监管的强化,私募股权基金不可避免地进入大浪淘沙的整合期,行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新一轮洗牌。

自2013年私募基金纳入新《基金法》统一规范以来,我国私募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行业的快速壮大,私募股权及创业基金已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即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市场之外的第三大投资、募资者,特别是创新、创业资本的形成,在为创新、创业提供投后服务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及创业基金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成长中的烦恼”则相继暴露。特别是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金融监管的强化,私募股权基金不可避免地进入大浪淘沙的整合期,行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新一轮洗牌。

潜在问题不断暴露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有多快,从下面的数据便可窥一斑。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为23903家,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309家,占比过半。我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2.6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达7.95万亿元,占比达63%。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规模已经接近8万亿元,其高增长的势头令业界瞩目。

但在私募股权基金高增长的同时,行业成长的潜在问题也在不断暴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此前公告称,上海意隆、上海西尚、上海郁泰投资和易财行财富等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实际控制人失联以来,相关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中断,严重扰乱了私募基金行业秩序,给投资者合法权益造成重大影响。

上述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同一实际控制人失联,引发投资者恐慌,他们不断向基金业协会、证券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投书和采取维权措施。7月中旬之后,大批投资人涌到托管银行要求维权,给托管银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对此,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裁王永利认为,股权类及其他类私募基金投资的是确权与资金调拨无法有效匹配和监督的非标产品,其风险比证券类私募基金要高许多。其推出和发展,理应事先进行充分论证和压力测试,并形成严格和严密的操作流程与监管规则,以便有效控制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但从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看,股权类私募基金业务相关方的权责界定非常模糊、存在歧义,资金募集和运用过程中的监管规定存在很大漏洞。因此,上海意隆等私募股权基金暴露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最后一个。

实际上,此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透露,截至2018年4月末,协会累计注销1.4万家长期无展业意愿机构,已将354家机构列入失联公示名单,已将3827家未按时履行信息报送义务机构列入异常机构名录,已公示92家不予登记申请机构,涉及律师事务所76家,相关律师165人。

控制人失联,只是私募基金行业暴露的潜在问题之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就曾明确表示,私募股权基金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国际上私募股权基金的存续期多数在10年以上,而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存续期普遍偏短,期限1年至2年甚至6个月者并不鲜见。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名为投资、实为储蓄,从其运作本质看,名为股权投资,实为资金拆借。再比如,有限合伙型基金中,部分LP和GP关系不清带来利益冲突;同一GP同时管理多只同类型基金,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有可能演变成事实上的资金池和庞氏骗局。

强监管中的浪淘沙

过去几年,私募股权投资在政策推动、行业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随着金融监管的强化以及行业增速的放缓,新一轮大浪淘沙不可避免。

有业内人士表示,股权投资行业在今年上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国家和地方关于股权投资的优惠政策频繁出台,交易所上市规则的改变,促使大量项目在港IPO,一定程度减轻了VC/PE的投资、退出压力;挑战是,资管新规落地,行业整顿力度不断加大,VC/PE会进入转型阵痛期。

2018年4月27日,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中提到一条原则: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的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范引导,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防止产品过于复杂,加剧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

有研究表示,资管新规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影响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资金端方面,向上穿透了合格投资者;产品端方面,很多嵌套交易结构将面临调整,产品设计更规范;同时,资金池运作将被禁止,产业基金发展机遇来临。

随着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包括并购基金在内的私募股权基金遭遇了严重的冲击。按照资管新规降杠杆、降风险的逻辑,借助并购基金撬动高杠杆资金愈发困难。

实际上,行业的挑战在上半年的资金募集上已经有所体现。投中信息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VC/PE市场资金募集低潮持续,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同比下降76%,募资规模同比下降95.33%。VC投资规模大幅下降;PE市场投资数量下降,但投资规模达到今年以来新高。投资方更专注于头部项目,资金向优质项目倾斜,头部效应明显。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18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报告》指出,央行等多部委联合出台的资管新规,将改变股权投资的投资人结构,私募股权将迎来优胜劣汰。

报告指出,大部分规模偏小的基金、尤其是新成立的基金,将会面临募资困难的问题;而今天在中国成功的、管理资产规模庞大、过往退出业绩优异的基金,他们募集资金欠款相对容易,而且资金大都来自长期的机构投资者。

当然,对于当前私募股权基金的状况,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市场在高增长后回归稳态发展的必然阶段,在这一阶段,行业机构将有一个大浪淘沙的整合过程。

行业亟待整合再出发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从高速成长到洗牌整合,再到不断集中的过程。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概莫能外。

清科集团管理合伙人符星华认为,2018年、2019年对行业而言是特殊年份:一是今明两年是第一批投资创业板基金的清算年份,它们紧缺资金;二是在2014年,大约有400多家一线机构的合伙人出来创业,有1万多家投资机构在最近4、5年诞生,资本市场收紧,没有业绩、未投到爆发性项目、或是缺少稳健的内部管理和风控机制的公司,面临着优胜劣汰的过程;三是金融监管趋严,小机构没有办法快速适应环境,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此前表示,投资本身是一个冷门的行业,需要很专业的知识和品牌的效应,5年之内七八成的基金都会面临挑战。他表示,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间,400家活跃的早期投资公司中只有3%的机构,就是12家机构赚了超过九成的钱。这个大逻辑在中国也一定会成立。

从现实情况看,当前VC/PE机构正面临着许多生死关口:募资难、投资数量减少、退出预期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的VC/PE机构正在经历大爆发之后的清算周期,即将迎来第二个周期的起点,在经历了优胜劣汰后,存活下来的很多机构或者会向产业化转型。

中钰资本创始合伙人禹勃认为,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才刚刚开始进入分化阶段,还有很大的机会。小机构、非专业机构、投机机构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而专业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的结合是非常好的选择。

更多股票资讯请关注三界财经股票频道!

标签: 资管新规 私募基金
N本文来源:赵洋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