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 囚禁 丧夫 转移资产 生物链顶端的香港富豪之困

1

“以前整个尖沙咀都是我的地盘。”

香港著名武打明星陈慧敏,曾经是香港著名黑帮14K的老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混迹于香港街头,每天出街都带着几十号人,自觉威风得很。

这一时期,是香港黑社会最盛行的时期,暴力丛生,大案频发。

香港在殖民时期,没有什么政治人才涌现,倒是相当程度依靠商界精英。而这一时段,在香港社会处于“生物链顶端”的超级富豪们,也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1983年4月,香港最大的中国、周大福企业总共9个位于内地城市的地产项目,出售给恒大许家印,总价值超过340亿元。

同时,几经波折,2016年8月4日,新世界集团实现新世界中国私有化,后者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但也就在这一年,在港澳、东南亚的政商两界都相当有话语权的郑氏家族创始人郑裕彤去世。

香港四大家族创始人,仅剩下李嘉诚和“四叔”李兆基。

2016年,香港富豪榜排位仅次于李嘉诚的“四叔”李兆基,决定出售公司旗下30项香港物业,市值总共近680亿港元。

不仅仅是四大家族。

2017年,由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家族经营了72年的家族企业东方海外航运,以约63亿美元(492亿港币)的价格,卖给了中国第一大航运企业国企中远海运控股。

这也意味着一代船王的谢幕。

而这背后,或许是对香港经济前景的持续看空,以及香港富豪自身角色的“诡异”变化。

3

香港富豪曾在香港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港人治港”中的“港人”,更多是指华商领袖,奉行的是精英治港的模式。

富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香港利益,又有与北京连通的管道,因此在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治理中担当重要角色。

但随着香港经济增速的逐年下滑,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2004年,香港的GDP增速高达8.7%。

民众估计想不到,这将是香港日后十几年都将仰视的最光辉时刻。

2008年,香港遭遇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增速大跌至2.13%,2009年更是-2.46%,紧接着,从2010年经历短暂复苏后,开始进入“3%以内缓慢增长时代”。

香港进入低速增长的迷雾中,同时也正陷于贫富差距的困局里。

基尼系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数值越高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越严重。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1971年至2011年间,其基尼系数上涨了25%,从0.43升至0.537,随后的数年,更是逐年攀升。明显高于被视为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水平的0.45。

香港大学几年前曾做了一项调查,设置了从空气质量到预期寿命在内的21个标准,调查显示,香港的生活质量自2007年以来在不断下滑,其中,衡量房价可负担性的指标大幅下降。

2008至2014年间香港的房价上涨了135%,远超过了租金和薪资的增长速度。

香港民众普遍认为“有楼才有机会成功”。

各项指标的背后,是民怨的积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粹情绪持续发酵。

而作为民怨的出口,香港的富豪们首当其冲。

在面对逃离香港的质疑时,李嘉诚曾说过,“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每天清晨5点59分,李嘉诚的闹钟会准时响起,他就会起床听新闻,打一个小时高尔夫,然后前往办公室处,团队会把当天全球精华信息做一个摘要,供李嘉诚阅读。晚饭后,李嘉诚观看半小时的英语节目,一边听一边大声跟读。

为防止自己“落伍”,李嘉诚还会与时俱进地用智能手机及iPad阅读新闻。

近日香港发生的骚乱,想必紧跟时事的李嘉诚早已获知。但在爆发之初,他选择了沉默。

此时的商人李嘉诚,早已不是当初的意见领袖。

不仅是李嘉诚,骚乱之初,香港富豪们集体噤声。直到更大的动乱爆出,富豪们才开始联合发声呼吁。

但效果,微乎其微。现在香港富豪在港人心中的地位,均已不复当初。

逃过了绑架、争产、内斗的富豪们,终究逃不过香港自身的衰退。

但话说回来,位于“生物链顶端”的富豪们尚且有资本选择用脚投票,已经困境重重的香港,能承受失去他们的结果吗?

答案似乎已经显现。

标签: 香港 富豪 李嘉 李家 这一
N本文来源: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