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一去不复返!利润压降,竞争加剧,这一领域处于转型窗口期,未来5年将迎"三重升级"

  “未来5年将是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关键转型期。则在年初工作会上明确,要推动兴业消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

  展望下一阶段,麦肯锡认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

  “我们预计,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仍将稳中有升,但市场增长逻辑发生结构性变化,竞合格局也将相应变化,以个人经营贷为代表的‘小B’市场会成为消费金融机构深入探索中长期的潜在机遇。”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钟惠馨表示。

  新入局者如何突围?

  消费金融市场并不缺乏新入局者。

  据统计,仅2020年一年便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去年以来虽无新增持牌机构获批,但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两家头部城商行先后拿下消金牌照。

  其中,宁波银行耗资10.91亿元竞得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消金70%股权,新安资产所持6.7%股权也有望转让给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则耗资3.88亿元收购苏宁消费金融股权,将该行在苏宁消金的持股比例由15%提升至56%。

  两家城商行也对这张消金牌照充满期待。据了解,华融消金注册地将迁至宁波,同时拟更名为宁银消金,宁波银行远程银行部总经理周俊将出任公司董事长。

  南京银行董事长胡昇荣则在该行年度业绩会上谈及苏宁消金股权收购时表示,总体进展比较顺利,目前正在等待监管批准再行交割。胡昇荣透露,该行将研究适时对苏宁消金增加股本,并对苏宁消金业务模式、业务发展规划、内部机构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安排,进一步释放该行消费金融经营优势,“今年的主要任务是稳定,把基础工作做好,明年要实现比较大的发展”。

  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体利率下行、人力成本及征信成本上行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如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吉翔所言,过去所谓“躺赢”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拥有更多资源禀赋或对能力具有长期积累的“玩家”会浮出水面,“两级分化不可避免”。

  此时,新入局者如何抢占市场、实现突围?吉翔认为,对于新入场的消金公司而言:

  一方面,具有银行或互联网平台背景的机构需要深挖自身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存活下来”;

  另一方面,没有自带优势的“玩家”要修炼内功,沉淀获客、客户经营、线上运营、风控、催收等能力,“做对且难的事,实现从小变大”。

  未来5年消金市场将迎“三重升级”

  麦肯锡认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处于转型窗口期,未来5年将在存量业务端、新型模式端和资本市场端迎来“三重升级”。具体来说:

  从存量业务角度,随着利率下行和件均走高,消费金融企业需要加强精益运营能力,低利率/低件均的“两低战场”与高件均+经营贷的“一高战场”将成为兵家必争的两大核心战场。

  从新型模式角度,市场将迎来业务模式重构和业者格局的重新布局,消费金融价值链上涌现出“全能型”、“多元精品店型”、“专家型”玩家。

  从资本市场角度,体现为估值逻辑升级。如部分消金业者从注重技术外溢和商业化的科技企业,转型为将金融和科技业务分离的新模式,其估值也存在上行空间。

  麦肯锡报告指出,对于消费金融业者而言,可以基于精耕细作、做宽赛道、修炼内功这三大主题推动消金业务转型,抓住弯道超车的增长机遇。其中:

  为平衡规模增长和盈利性提升,建议消金机构“精耕细作”。首先,是在客户分层分群基础上,精细化经营存量客户,提升投产比;其次,试水场景创新等新获客模式;第三,将投产优化和资源配置融入整体公司经营中;第四,打造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最后,通过用例驱动的数据治理,充分释放数据对业务的价值。

  为孵化探索新增长引擎,建议消金机构“做宽赛道”,在流量枯竭、监管趋严、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孵化出未来潜在新增长点。基于对市场的观察,麦肯锡认为,小B金融和技术输出是两个较为常见的探索领域,其中后者主要适用于科技主导类业者。

  为可持续发展构建支撑体系,建议消金机构“修炼内功”:一方面提升组织健康度,重点强化效率和人才管理,以应对新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将ESG理念贯穿业务本质和企业战略。

 

标签:
N本文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