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贝壳研究院
本文作者 | 刘丽杰 市场分析师
近年来,西安的人口爆发式增长——2020年常住人口1295万,10年累计增幅达53%,成为北方人口增长“第一城”;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占比达到31%,学历程度仅低于北京、南京、上海、武汉。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西安?人口吸引力可持续吗?
01
城市觉醒
西安是中国的几何中心,陕西省省会,西北五省中唯一位于胡焕庸线东南的城市,气候及自然资源均优于西北其他城市;西安是是新疆、青海、甘肃等西北人口向东南迁移的第一站。千年古都,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不亚于北京。教育资源在全国的排名屈指可数, 7所“211工程”大学,3所“985工程”大学,全国约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中西安占6所。
总的来说,西北五省中西安的资源优势最突出。打个比喻,西安是一个装满能量的容器,过去这些能量在等爆发的契机。
2016年以前,西安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外来人口落户较难。如2008年-2015年,7年间常住人口仅增加33万,户籍人口增加43万。经济发展以纺织、业快速发展,2018年西安接待旅游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7%、56%,2019年接待旅游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超过2016年的2倍、2.5倍。
“动起来,盘活土地资源“。由于特殊的政治和历史因素,过去多年来政府并未对一级土地市场形成直接管控,大量的土地资源掌握在当地企业手里,不乏土地囤积、私下交易等乱象。2017年以后地方政府加大闲置土地整理力度,回收土地资源并逐步形成对土地市场的全面管控。人口流入带来住房需求增加,激活房地产市场,品牌房企进驻西安,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取土地收入。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17年-2020年,西安各类用地出让金合计2924亿元,超过2004-2016年13年的总卖地收入;其中,住宅用地出让收入占比近八成。
“建起来,城市基础设施升级“。近几年西安市内更多地铁线路开通、更多地面交通被打通,使得发展要素在城市内部流通。城市之间以西安为核心的米字高铁加快建设、逐步开通,特别是与西北其他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全面提高。此外政府加大医院和学校的投资建设,据规划,到2022年增加13个医院项目建设,目前多个医院均在建设中;2020年秋季开学新建、改扩建学校195所。此外,多家全国性品牌房企进入西安,西安住房品质也明显提升。
“补短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7年至今,西安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等6大支柱产业;引进华为、中兴等企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此外现代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西安正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道路上。
03
西安的发展可持续吗?
概括地讲,政府对于城市经营理念和举措的改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城市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17年西安经济发展驶进快车道,当年GDP同比增长16%,增速是2016年的2倍,此后两年的增速为15%、10%,2020年西安GDP突破万亿规模。
西安的发展成绩值得认可,同时也要理性认识当前西安面临的新情况。万亿的GDP与近1300万的常住人口规模,从经济与人口匹配度看,西安经济规模效应弱于郑州、青岛、合肥、武汉等城市。当前西安产业集群效应较弱,规模以上工业中,仅汽车制造与计算机、通讯两个产业实现千亿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效应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西安爆发式的发展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区建设,用于道路、桥梁、场馆等市政设施建设,城市面貌改善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政府债务,2019年底西安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2648亿元,较2018年底增加了35%,在全省债务的占比高达41%;在GDP的占比高达28%,明显超过杭州、成都、苏州、郑州、青岛、武汉等二线城市。此外2020年底西安市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56万亿,约是GDP的2.55倍,这些数据都表明西安的负债率较高。
此外,随着人口进入,房价上涨、交通拥堵、贫富差距拉大等大城市病也日益凸显。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西安近几年的发展是投入资金进行城市开发、人口引进,未来通过产业升级,培养多个千亿甚至万亿产业集群,实现经济规模增长,使人口、产业等发展要素在西安扎根繁衍,以城市运营的思维向时间、向人口、向产业要投资回报,方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此外西安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与周边城市发展的联动性,实现由点带面的区域经济效应,也是西安面临的考题。
人口规模进阶只是开始,城市发展之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