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拼的是钱多吗?

  头图 | 影片《速度与激情9》

  作者 | 苗正卿

  #本文是虎嗅+白泽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MVIP·系列专访”之一,旨在深入解读上榜投资人在各个领域的布局与思考。

  点此回顾完整榜单。

  2021年上半年,CMC资本无疑是最亮眼的投资机构之一。今年2月到6月,CMC资本接连收获了快手、怪兽充电、掌门教育、满帮以及叮咚买菜5个IPO。

   

  在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CMC资本的持续进化。从最早主投文娱的机构,CMC资本逐渐进化为了涵盖文娱、科技、消费等领域的多元投资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投资背后,CMC资本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连贯性。

   

  虎嗅专访了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弦,请他解读了CMC资本投资版图背后的逻辑脉络,并请他分享了对于今年创投趋势的看法。

  投资要保持动作连贯性

   

  虎嗅:从文娱向文娱+科技+消费转型,整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里程碑事件或者案例是?

   

  陈弦:转型其实源自我们从一开始就埋藏心中的想法,CMC资本做基金的核心逻辑还是投成长期、中后期。这意味着在不同经济周期中,需要关注的增长板块是不同的。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10年设立之初,我们是文化产业基金;2012年底到2013年初,我们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转型。在这两个阶段,我们一开始主要投一些偏传统媒体内容的项目,之后以此为基础我们开始投互联网媒体类项目,比如2014年我们投资了B站,2015年我们投资了快手。之后陆续又投资了爱奇艺、网易云音乐、芒果TV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侧重传统的媒体娱乐内容与技术趋势结合。

   

  通过这一阶段的转型,我们掌握了一些互联网投资的方法论,包括怎么去看用户、看数据、如何分析平台。于是我们很快就布局了一些其他赛道的To C端互联网类项目,比如2015年年中我们投了饿了么,在此之前我们还投了猿辅导。

   

  其实消费一直都在我们的基因里面,因为文化内容本身也是一种消费,这个延展过程是非常自然的。只是在2018年之前,我们在消费赛道的布局比较零星。第三次转型出现在2018年到2019年,我们开始系统布局消费,投资了三类公司,品牌类诸如完美日记、小仙炖;渠道类诸如KK集团;还有一类是服务类,比如我们投了电商代理公司乐其电商。

   

  此后至今,是我们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持续进化的过程。在文娱领域,我们依然在持续布局,只是受到市场环境、监管等因素影响,项目没有那么多、市场没有那么大。在消费领域,我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会沿着我们的风格和思路继续布局,建立CMC在这个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在科技领域,传统的To C、To B互联网模式红利期濒临结束,还有一些存量的机会,这方面我们还在梳理。未来我们可能会更关注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并不一定是商业模式创新,而是技术本身的创新。目前我们已布局的一些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企业科技服务的项目包括:文远知行、时谛智能、扩博智能和踏歌智行。

   

  虎嗅:在这四次转型中,贯穿始终的底层逻辑是?

   

  陈弦:有三层思考。首先我们是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机构,尤其关注成长期、中后期的项目,从这个角度来说,所关注的赛道就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今天比较好的赛道,和5年前比较好的赛道很不一样,在更大的视野下看,经济增长过程是存在板块轮动现象的。无论你怎么调整前端的动作,这个动作一定要符合这个基本规律,这是最底层的思考。

   

  第二个关键点是,在把握板块轮动机会过程中,投资的动作连贯性很重要。如果我们第一天投文娱,第二天投了生物医药,这个跳跃性就太大了。一方面你能力上的积淀不足,另一方面你资源的积累也不到位。所以CMC是非常重视动作连贯性的。

   

  以CMC投资的节奏为例,我们一开始投资文娱,然后从文娱切入文娱相关的互联网平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然后从这些互联网平台切入到其他的To C互联网赛道,也是顺理成章。你的产品从媒体和内容,变为了商品、外卖、教育,很多打法其实是相通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因为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平台本身和消费品、消费者关系密切。

   

  第三层和我们的团队特质有关。我们手中的资金也偏向中后期方向,团队的风格比较适合中后期,我们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从团队文化和风格上,我们可以不停去打新的领域,这是融在我们基因里的特质。

   

  虎嗅:在持续进化转型过程中,团队的人才建设方面CMC资本有哪些一直坚持的行为要素?

   

  陈弦:CMC喜欢从年轻人开始培养,我们比较少从行业内横向引进一些资历很深的人,当然这个多与少只是相对而言。我们占比更多的,是从基层培养出来的年轻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执行力和文化认同。最终体现的结果是,我们的团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步调一致。由此延伸出的一个独特价值是,我们团队的成员在一起磨合了很多年,大家彼此有充分的信任,沟通非常通畅。

   

  CMC的另一个特点是学习型、研究型的氛围。CMC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团队,面对从未涉猎过的行业,有的投资机构可能会感到恐惧,但是CMC是敢于去尝试的。我们会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CMC的学习氛围非常浓,我们对于一些从未涉足的行业,多年来一直有研究,虽然至今还没有投资,但是2013年至今我们一直在关注并研究这些领域。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CMC愿意给团队成员自由度和机会。我们内部是给年轻同事大量成长空间的,包括成熟的、成体系的成长机制。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我们团队是共同进退的,比如在学习环节,不是说团队中一两个人去学习,而是从团队负责人到最基础的成员,每个人都深度学习,充分讨论。我们希望实现的是整个组织对于行业知识的高效吸收与迭代体系建设。

  投资最终比的是品牌

  虎嗅:CMC资本的投资人有没有某些共同的调性?当CMC的人出来见创业者时,您希望大家呈现出哪些共性的特质?

   

  陈弦:投资这门生意,很容易陷入同质化。最终比拼的是品牌,在我们的理解中投资机构的品牌实际上是B to B的品牌,在中国做投资其实是在做一个巨大的生态,这个生态不仅包含了各类投资机构、还有创业者、LP、中介机构、媒体等等。我们希望CMC在这个生态中,去做长期的事情。

   

  在这样的生态里,你说的话行业里面的人会记住,你做的项目行业里的人会看到,会同生态中的各类玩家长期做生意。生态中的每一环对你的看法、评价其实都是很重要的,这最终形成了一门围绕品牌的生意。坦白讲,CMC不是行业内最大的,也不是覆盖最广的。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专业的、靠谱的、有资源的基金品牌。

   

  这三点是有顺序的。专业是基础,要懂行业、懂公司、懂如何与创业者打交道,以及高效做决策。专业其实是投资机构最基本的环节,体现出一个组织的整体水准。第二点就是靠谱,说白了就是不去忽悠、言出必行。我觉得CMC在这一点上是一直非常坚持的,既然我们希望成为受人尊敬的投资机构,靠谱这一点就是关键。

   

  在这两点关键基础之上,资源是第三个要点。在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里,资源很关键,但它不应该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其实是刚才提到的两点更基础的事情。在做好基础的事情后,资源是一个加分项,CMC在资源上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我们可以深度地帮助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虎嗅:今年在创投圈,好项目较为稀缺,各家投资机构都在积极接触优质项目,在这样更为激烈的环境里,咱们CMC的品牌吸引力如何突显出来?

   

  陈弦:其实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创始人,你希望找什么样的投资人?首先这投资人得有钱对吧?这是最根本的。如果你很喜欢一家投资机构或者一个操盘人,但是他没有这么多钱,那最终这个合作也很难达成。在资金实力之外,创业者会希望找一个能够良好沟通的投资人。大部分创业者都渴望遇到真正懂业务的投资人,因为这可以降低沟通成本。

   

  与此同时,创业者也希望合作的投资机构是靠谱的,比如今天承诺的事情,明天不会变卦。你会发现,创业者所关注的这些焦点,其实最终构成了一家投资机构的品牌形象。在这些品牌优势之外,CMC的另一个优势是在成长期、中后期的市场中的定价能力以及对后续资本的号召力、对行业的影响力。对于中后期的项目而言,这是非常关键的价值。说回资源,在过去历史的投资案例中,CMC有很多通过多元化的资源辅助企业的成功案例,CMC拥有的资源在很多关键时刻都能给到企业强有力的支持。

   

  虎嗅:在某些赛道,一些机构深耕于此十余年甚至更长,这种耕耘赛道时间长短的差异,会影响到投资机构赛道认知或者价值判断等层面的差异吗?

   

  陈弦:首先,从结果上看你可以观察一些在某些赛道耕耘很久的投资机构,然后再数一下这个赛道跑出来的公司,然后做一下对比。你可能会发现,耕耘赛道时间长短,与能否投中全部优质企业之间,不是一个必然联系,很多头部企业的投资者是多元化的。

   

  并不是说人家做了10年,我们做3、5年,就完全无法比。从宏观角度来说,投资行业是天然分散的,确实存在一些机会,可能这些耕耘更久的公司会更容易得到,但CMC首先会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这是最基本的信念。

   

  从微观角度来说,我们的学习能力很好。我们迅速学习、迅速决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耕耘时间差异,所带来的的认知差异可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不是100分和50分的关系,可能是90分和80分的关系。而且投资本身是有一个通用的框架和思考能力要求的,这个能力适用于所有行业。你本身就会穿越周期去思考这件事情,我们CMC作为一家主投中晚期项目的机构,天然习惯从时间和动态的角度去想问题。

   

  虎嗅:您怎么看待在今年某些很热赛道上,部分投资机构拿项目的价格比较贵这件事?

   

  陈弦:这个一直都存在,每一年在不同的大热赛道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其实就是投资机构需要思考的平衡问题了。你可以选择避开这类项目,一个都不做;也可以选择很激进地跟进去,然后短期看着热闹但长期不赚钱。这考验的是一个投资机构的眼光和它内部的体系、决策能力。

   

  从CMC来说,我们不可能永远只做低估值的项目,也不会刻意追求估值高的项目,我们在选择好的企业、好的项目。CMC不会因为网红项目就去追逐,我们选择的是真正优质的企业。CMC在某些情况下,会适当给一些溢价,但都是在合理的预期和分析的理解范围之内的,如果项目价格太离谱,我们也不会去追逐。

   

  虎嗅:今年以来您关注到哪些共性的趋势?

   

  陈弦:在整个中国数字化转型是个大趋势,这里指的是企业和政府内部都在进行的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趋势,其影响可能远大于互联网应用层面本身的数字化。你会发现,数字化这件事,已经深深影响了创业者,大家对这件事的接受度非常高。这其实会给很多行业带来质变,无论是降本增效还是扩大规模。

   

  虎嗅:今年在一些赛道,出现了过往履历、经营理念不同于以往该赛道从业者的一批创业者,您如何看待这批新的创业者?

   

  陈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每一代企业家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是不同的,整体看新一批创业者素质变得越来越高。放眼世界,他们与同行比都处于时代领先位置,这一点已经是很明显的趋势了。

   

  这个趋势可能会让新一代公司找到不同的成长路径,最终达到不一样的规模。简单来说,企业的发展速度可能变得更快,最终的规模可能更大。这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对CMC来说,我们从设立之初,就保持了年轻的文化,我们很乐于尝试新事物,所以我们和新一批创业者很容易找到共鸣和契合点,而CMC的组织风格其实和这一波新的创业者和企业非常匹配,有这样的趋势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关于榜单系列内容,您还可以看:

  1、《寻找下一个“创投之王”》

  2、《创业者背后那些看得见的手》

  3、《低调30年,他们却投出一个中国半导体帝国》
4、《看企服更需要有“产品思维”》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标签:
N本文来源: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