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北京市教委、人力社保局等单位共同举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透露了北京市“双减”工作目标: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学生和家长压力,新学期更多的老师将进行跨校、跨学区流动,辐射优质教育服务。
发布会明确,将严格审批准入,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严禁资本化运作,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同时,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
更多老师将跨校、跨学区流动
李奕表示,新学期更多的老师将进行跨校、跨学区流动,辐射优质教育服务。很多区经过暑期的准备,更多的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进行了区域内的合理的流动。可能在新学期,孩子不管是在哪个学校,都能见到更多优秀的老师,提供给孩子更优质的课程和教育服务。
李奕指出,新学期,落实“双减”措施,学习方式将发生转变。孩子们不用每天放学赶着去上各种学科类辅导班了,可以在校内和小伙伴一起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素质类课程;不用发愁作业写到很晚了,可能在课后三点半的时间里有老师的指导帮助、同学间讨论就可以完成。但是对孩子们有了新的要求,比如要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自己变成“小胖墩”“小眼镜”,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多关注生活实际,多阅读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起来。
发布会明确提出,要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促进干部教师区域内流动,小学一年级坚持“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
李奕还表示,要强化“双减”监督检查,加大“双减”工作专项督查力度,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教育督导力量,对“双减”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发布会提出,严格控制学科类培训时间,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完善学科类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学科类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材料、教师资质等信息。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强化经营活动监管,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全面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新闻发言人陆晓播介绍,北京市针对培训行业储备了充足的岗位资源。通过对市级重点关注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岗位梳理分析,明确了教学教辅类、技术支持类、运营职能类、市场销售类四大类岗位储备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典型岗位的储备工作。
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有针对性储备上述岗位1.03万个,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中,仅前程无忧一家就储备上述岗位8万余个。下一步还将联合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先筛选一批待遇高、福利好的优质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同时,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就业超市”平台开辟教培行业人才专栏、在“百姓就业”微信公众号“享·就业”栏目设置教培行业人才专区,集中提供政策解读、企业招聘、职业指导、专场招聘活动等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