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工业母机代表了国家工业发展水平,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在发展工业母机以及高端制造行业依然存在着较多瓶颈难题。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背景下,机床也必须要向中高端发展。机构指出,目前我国中低端机床已基本实现本土替代,但产品性能与海外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机床则基本依赖进口,本土化率不到10%,国产机床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标的:华东数控(002248.SZ)、华中数控(300161.SZ)、科德数控(688305.SH)、创世纪(300083.SZ)。
我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大工业母机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2020年我国工业母机生产总额为178.03亿美元,全球占比29%,工业母机消费总额为254.87亿美元,全球占比32%。
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母机进口国与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但存在较大贸易逆差。2020年我国工业母机进口额共54.68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额共37.19亿元,贸易逆差达17.49亿元。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主要出口低端工业母机,进口高端工业母机,进口均价远高于出口均价,从侧面反映高端工业母机竞争力不足。因此只有向高端产品转型,才能提高产品溢价能力。此外,高端工业母机严重依赖进口,其下游主要为航空、军工等高精尖领域,因此亟需国产替代。
近些年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重视,工业母机的地位也逐渐显现。2021年8月,国资委强调要针对工业母机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国家工信部近日也在主题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我国工业母机行业整体处于世界第二梯队,接下来将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事实上,我国长期以来支持和鼓励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母机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满足了国内重点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目前,该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国防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00-2011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快速增长,并在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的88.68万台。
22Q4以来政策层面不断加大制造业投资重视程度,系列组合拳推动力度较大,将充分拉动通用设备需求量。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方面均有政策利好,此外,国内首批机床ETF获得证监会批复正式面世,助力机床产业加速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母机迎也新一轮更新替换高峰。通常机床的设计使用寿命约为8-10年,经历多年高强度使用后,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均会出现下降。专家表示,机床的使用寿命约为10年,由于需要更新换代,行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我国机床整体产量在2011年达到历史顶峰,2015-2019年为行业低潮期,2020年起呈现新一轮景气周期,目前仍处于上行阶段。有机构预测,随着制造业企稳,2024年国内工业母机市场规模将超过5700亿元人民币。
华鑫证券研报指出,工业母机是工业现代化基石、高端制造的基础,政策扶持力度较强,高端机床广泛运用在航空航天和战略性武器装备,当前我国工业母机高端化/国产化空间仍然广阔。且从产量与海外订单情况看2022年以来国内工业母机景气度整体呈现底部复苏。
申万宏源发布研究报告称,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国产机床厂商与海外品牌技术差异较大,同时高端数控机床设备大量依赖进口。随着国内企业持续进行技术研发,目前已可以逐渐实现部分核心零部件的自制。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高端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被日益重视,推动工业母机自主可控进程,高端机床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开源证券称,顶层设计+资金支持,工业母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2022Q3机床产量降幅小幅收窄,头部机床企业财务数据表现优异,中高端机床在国内供给中的占比提升,掌握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当前机床行业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水平仍较低,2018-21年我国数控系统国产化率由20.68%提升至25.36%,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相关概念股:
科德数控(688305.SH):是国内稀缺的“五轴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完整产业制造商,机床85%以上的关键功能部件都来自自主研发。
创世纪(300083.SZ):专注于数控机床等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核心的钻攻机系列产品累计交付量超过70000台,目前已成为3C细分领域国产设备龙头。
华东数控(002248.SZ):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括数控龙门铣床(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磨床、数控外圆磨床、万能摇臂铣床、平面磨床、动静压主轴等机床和功能部件。
华中数控(300161.SZ):主营业务为数控系统、机电一体化、电子、计算机、激光、通信等技术的开发、技术服务及产品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教育教学方案服务、新能源汽车伺服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器、新能源汽车控制器、车身轻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