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基金“滑铁卢”成灾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尚且年轻,投资者也多以个人为主,快进快出正是他们的主要操作风格之一。诚然,快进快出作为操作风格之一无可厚非,有投资者能够因此获利,但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后,这一方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基金尤其如此,因为它从一开始的设计上就并非是为了短线快炒。为了能够让基民安心投资,基金公司除了祭出“惩罚性赎回费”(持有少于7天即赎回,赎回费多为1.5%)这一招,在产品研发上同样是下足心思,定开基金就是成果之一。

  顾名思义,定开基金意味着基金份额申赎只在特定情况下开放,这一点和普通基金大不相同。但问题是,投资者申购该类基金意味着资金会被锁在基金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最后收益不及预期的话,让投资者大失所望还是其次,他们所付出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更是问题。

  01

  基金公司为何钟爱定期产品?

  正如前文所述,买入定开基金意味着流动性会受到很大限制,投资者无法随意进出,在投资体验上比起传统的基金无疑是略逊一筹。那么,为何基金公司仍然要下力气推广该类产品?

  事实上,投资者申购定开基金之后,基金经理能够拥有更多时间完善个人的投资框架,他们也不需要像传统基金那样预备大量资产来应对投资者的申赎,这一点在证券时报记者许盈的报道中也有提及。她在报道中引用某位券商首席投顾的说法指出,投资者购买该类基金,通过让渡一定的流动性,可以让基金经理更好执行投资理念,减少申赎带来的操作变形风险。

  很明显,定开基金的运作实质就是用流动性换取回报率的过程,这一点和定期存款的情况颇为类似。不同的是,定存在损失利息的前提下可以提前取款,定开基金没有这一安排,但这倒让基金实现回报目标的效率更高了。

  以上观点也可以通过数据部分证明。以公募基金中的债基为例,根据东财Choice的统计数据,中证普通债基指数最近两年的累计回报率为5.72%,比中证定开债基指数低了72bp,这一差距看似不高,但如果考虑到红利再投资等因素,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

  小编未能获取到定开股基的整体回报数据作为对比,但合理推测,股基所挂钩资产的波动率更高,意味着定开股基和传统股基的收益率差距很可能更大。

  这类基金“滑铁卢”成灾

  (来源:东财Choice)

  02

  权益类定开基民“高位站岗”

  定开基金想要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仅靠定开“关住”投资者显然不够,成立的时点也是重要因素。

  自从东方红资产管理2010年推出这一新品类,并且大获成功之后,市场上该类产品便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根据东财Choice的数据,按主代码计算,全市场目前存续中的定开基金共有1276只,其中普通债基和偏债混基合计超过1000只,权益类产品相对较少。

  这类基金“滑铁卢”成灾

  但问题是,不少权益类(包括股票及偏股混合)定开基金的投资者付出了流动性的代价,所获得的回报却比预想水平要低得多。

  根据统计,同样是按主代码计算,未来一年即将迎来开放的1054只定开基金当中,回报率最低的30只没有一只是债券类,其中有6只的最新单位净值甚至低于0.7元。作为对比,成立以来回报率较高的定开基金当中也有部分权益类,但并没有这么密集。

  这类基金“滑铁卢”成灾

  更重要的是,这些表现最差的权益类定开基金,成立时间上似乎相当雷同。以上文中提及的30只成立以来回报率最低的权益类定开基金为例,这些基金大部分都是集中在2020年下半年以及之后成立,仅有2只是在2020上半年或之前成立。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A股经历了一波大涨行情,从2020年6月30日起算,沪深300指数的最大累计涨幅超过40%,但该指数随后便未曾回到5000点以上。从创下最高点的2021年2月18日起算,沪深300至今的累计跌幅已超过三分之一。

  说的更直接一点,如果有基民在2020下半年到2021上半年申购定开基金,虽然各自情况不同,但他们很大概率会出现“高位站岗”的情况。

  这类基金“滑铁卢”成灾

  03

  机构观点:定开“好心办坏事”

  那么,为何基金公司发行权益类定开基金时会如此集中?这些基金又为何集体表现不佳?

  上海证券报此前报道定开基金问题时,曾引用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的话表示,基金发行向来“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定开基金也不例外,遇上市场调整时发行异常艰难,因此很多基金公司或私募管理人会选择在市场情绪较高时发行。但在高位发行定开基金,实质上是在“引导投资人高买,禁止投资人低卖”,基金经理建仓时难度更高,其结果就是“管住基民的手,却依旧赚不到钱”。此外有私募创始人也指出,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中长封闭期基金与开放式基金运作几近相同,甚至部分基金经理由于产品具备锁定期,操作更为激进,并未在收益与波动之间寻求平衡。

  而在机构看来,想要让投资者获得更佳的投资体验,办法也是存在的。同样是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认为,基金公司应对规模进行前瞻性布局,在市场高位时对产品发行保持理智。与此同时,封闭期不是业绩的“护身符”,基金公司在宣传基金时将持有时长与赚钱概率挂钩并不合适。有中型私募人士也指出,不能只靠定开基金管住基民的手,基金经理可以使投资人形成稳健收益的预期,他们自然愿意长期持有。

标签:
N本文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