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别慌,A股或有大转机 a股大跳水原因

  大盘全天震荡走低,三大指数均跌超1%,沪指失守3300点。

  盘面上,纺织服装股开盘大涨,红蜻蜓、七匹狼、九牧王等涨停。、杭州热电、建投能源涨停。医药股展开反弹,陇神戎发涨超10%,海南海药涨停。旅游酒店股午后异动,曲江文旅涨停,西安旅游涨超5%。板块方面,纺织服装、中药、电力、电商等板块涨幅居前。其中,今日共24股涨停,连板股总数4只,9股封板未遂,封板率为73%(不含ST股、退市股及未开板新股)。

  下跌方面,AI应用方向集体大跌,思美传媒、浙数文化、视觉中国等多股跌停;一带一路概念股继续调整,中船科技、新疆交建、设计总院跌停。手机游戏、传媒、数据要素、贵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3700只个股下跌。

  截至收盘,沪指跌1.12%,深成指跌1.23%,创业板指跌1.06%。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8481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78亿。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3.2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4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7.79亿元。

  01

  A股进入轮动格局

  今日,A股热点再度变化,资金向纺织服装板块和医药赛道集中。

  纺织服装板块的大涨,源于出口利好。消息面上,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4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1760.3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纺织品出口874.1亿元,同比增长12.1%;服装出口886.2亿元,同比增长23.2%。

  往后看,纺织制造方面,出口型企业下半年有望迎订单向上拐点,内销型企业随二季度国内品牌复苏订单有望改善,下半年海外品牌去库完成后订单或进一步回暖。东兴证券表示,纺织方面,2023年重点关注下游去库节奏,工厂端订单拐点有望出现在下半年;服装方面,2023年复苏主线将贯穿全年,关注经营杠杆效应下,业绩弹性较好的公司。

  至于医药赛道,今日领涨的中药板块其实是“中特估”概念的延伸。中药板块中,有众多百年老字号品牌及优质独家品种在国企央企手中,“中特估”热潮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不仅仅在估值层面,更多的是直接带动业绩加速增长。

  另一方面,医药赛道业绩回暖助推股价上涨。目前,A股生物医药板块74家中药企业披露2023年一季度业绩。据盘点,58家中药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太极集团、吉林敖东等13家中药企业的增长幅度更是超100%。业绩向好的赛道迎来大涨,或许是市场风格转变的信号之一。

  回顾近一周A股的表现,板块轮动成为常态,市场“主角”每天都在变化,中特估、新能源赛道、AI概念、医药医疗板块等相继轮动。此外,本周上市的新股,首日表现也有显著回暖,9只新股仅友车科技首日破发。可以看出,在AI与“中特估”双主线集体调整的背景下,资金正在尝试做多一些新方向,在经济复苏背景下,板块良性轮动有望带动A股实现复苏慢牛。

  02

  两大主线如何演绎?

  至于AI和中特估两大主线,回顾其近日表现,均呈现回调走势,短期内两大主线是否会有新变化?长期来看,又有何种投资逻辑?

  首先,站在AI整体的角度来看,内部的分化依旧明显,赚钱效应仍主要集中在下游应用端方向,如算力、数据、大模型等其余细分依旧延续弱势整理。此外,即使是应用端内部的部分个股也存在一些明亏钱效应,个股之间分化较大。所以,AI要从想要就此再度开启一波新行情的难度不低,仍先以震荡市中题材的轮动看待为宜。

  长期而言,AI投资逻辑依然硬核。国盛证券题为《AI调整之后的思考》的研报中指出,AI调整之后,市场的逻辑并未改变。当OpenAI的生态逐步完善后,“算力即权力”将成为AGI世界的主旋律。紧跟AI本身发展的趋势、寻找边际变化仍是核心。

  此外,“中特估”方向近期也延续调整,高位人气股更是迎来了集中补跌。高位股的退潮对于市场人气的打击较大,可能影响资金的追涨情绪,对于后续高度和持续性都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随着高位股的补跌,短期风险得以集中释放,短线情绪后续或迎来一定程度的修复。

  短期而言,一只央企红利ETF节后已经发行,三只央企主题ETF将于五月中发行,还有六只蓄势待发,预计5-6月将迎来央企ETF密集发行期,增量资金可期。长期而言,政策发力、改革深化、相对优势等多重因素助力下,中特估行情的持续性值得期待,华鑫证券认为,股东回报下的“一带一路+低估值+高分红”、科技引领下的“自立自强+硬科技+高研发”、现代能源下的“能源安全+盈利修复+绿色转型”将成为中特估行情三大方向。

  03

  一轮超级周期正在徐徐展开

  最后,回到A股市场后续走势。

  今年以来,以“中特估”和“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主题性行情趋势升温,间歇穿插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成长行情,双轮交替驱动特征明显。不过,由于中特估概念近期接连回调,沪指今日跌破3300点,往后看,市场走势如何变化?中特估行情能否重新启动?

  目前,市场部分观点质疑“中特估”的持续性,但中金公司坚定认为,把“中特估”放在新宏观范式和“超级周期+”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时,两者正在酝酿未来几年生产性传统产业和生产性新经济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趋势性行情。

  首先,中金认为,金融危机之后实物资产长期欠投资,叠加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多重结构性变化的需求侧推手,下一轮超级周期正在徐徐展开。

  一是逆全球化推动产业链重构和区域化加速形成;二是去金融化意味着实体资产相对于金融资产的价值凸显。从具体的结构性转型上,绿色转型和大政府重启或将直接拉动实物资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在此进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产业链重构和区域化加速形成典型的落地与实践,进而助力并加速超级周期的形成。

  不过,正在展开的下一轮超级周期不止于此。从资产配置的含义上来讲,其在新宏观范式的加持下有望成为投资内涵更丰富的“超级周期+”,具有“哑铃型”配置含义。

  一方面,能源、资源、基建等生产性传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新经济的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实物基础。另一方面,追求安全导致资源重要性上升,追求效率导致创新重要性上升,二者长期来看是统一的。

  市场含义上,“超级周期+”下的生产性传统产业估值重估和生产性新经济打开估值空间的核心逻辑契合了“中特估”的应有之意。具体而言,本轮“超级周期+”具有五大宏观特征:

  1)逆全球化、去金融化、去美元化;2)通胀和利率趋势上行、宏观波动加剧;3)一带一路倡议按下加速键、美元开启第四轮长熊周期、全球资本开支开启共振扩张周期;4)劳动者报酬份额或将趋势上行;5)基于“新高数”的科技创新连同人力、资本品、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更高效的配置将拉动全球劳动生产率加速提升。

  这些宏观特征指向四大类将享有更高确定性溢价的资产:广义实物资产、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高效的生产性资产、以及新兴市场。基于此,中金认为,传统资源、化工等上游行业,以及基建、交运等生产性传统产业,可能受益于上述“稳定现金流”的逻辑进而在估值上“焕发新春”。

标签:
N本文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