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中国正在“温水煮青蛙”式的重新定义全球汽车行业

  财经作家肖磊发文称,从目前新能源车的国内市场和出口数据看,整个产业和行业的初步格局和趋势已经较为明显。

  品牌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比亚迪和特斯拉很大的可能已经形成两强争霸的局面,尽管比亚迪国际市场份额还有限,但以国内市场的产业链和整个可持续体系支撑的国际化,后劲会很强,增长可能会很快。

  技术发展方面,一个是电池,另一个是智能化,这个实际上并不能决定当下的品牌走势(以前可以),因为随着新能源车规模的扩大,电池和智能化的扁平化反而会更明显,很难有车企会完全领先对手好几代,就算领先好几代,也很难成为影响消费者的重大因素,因为其诸多的成本,都体现在了终端价格层面。类似于此前汽车技术层面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防抱死系统等等,以及同款车型的低配、高配等。

  当然,这里面,最值得关注点在于,中国的几个造车新势力。我个人觉得需要迅速的做出调整,因为时不我待。

  汽车的使用寿命是很长的(新能源车的寿命也会越来越长),随便一台车,用个十年都是常事,跟手机、电脑这种,两三年就得换新的电子消费品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很多时候,买汽车也要考虑,这个汽车未来的服务能否有可持续性,这一点实际上规模和历史业绩等是会带来很大影响力的。也就是买汽车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想,这是否是一个百年企业,会否成为一个百年企业(新能源车消费者的拷问)。

  过去大家追逐新品牌,更多的是“发烧友”形式的消费,一个发布会的演讲,可能就会增加很多购买者,但对于真正的,大规模消费新能源的普通人群来说,根本不会关心这些,基本都是随大流消费,从来不是“发烧友”形式的消费,这一点需要迅速想明白。随大流意味着,大家买什么车,我就跟着买。

  这种背景下,一个小建议是,极端的说,蔚小理等,压力会越来越大,可能需要战略性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造车新势力巨型集团,然后跟比亚迪、特斯拉,以及更多传统汽车集团进行竞争。

  这里面可以保留独立品牌发展,但可以把管理、服务,以及后勤、智能化等等技术的使用、研发等,进行统一,更主要的是把各类碎片化的,此前用来彼此竞争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金、生产、研发、服务、营销等等层面的聚合效应,才可能有机会分到可持续的市场。蛋糕大了,大家少分一点都很多,如果蛋糕不大,全部分给一方,也很难有啥意义,因为很脆弱,大厂商顺带就抢走了,都不用刻意针对性竞争。

  当然,有一些品牌,是专注于国际市场的,甚至是国际市场某个区域的,而还有一些品牌,是专注于中国农村的等等,如果就是要去深耕特别细分的市场,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机会同样也存在。

  但无论如何,中国正在“温水煮青蛙”式的重新定义全球汽车行业,这种定义,甚至是下一个一百年级别的,类似于一百年前福特发明汽车流水生产线那种,而中国引发的变革,不仅仅是生产线,还有矿产、材料、设计、交通、通讯、能源、智能化等等综合领域的“古今之变”。

标签:
N本文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