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业年报盘点:多个子行业实现正增长,龙头争夺战一触即发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然收官,在带动生产复苏、助力经济回暖中,消费产业至关重要,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化妆品是构成其中的三个重要大类。

  从企业“账面”来看,大型龙头企业在系列(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泸州老窖(000568.SZ)在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1276亿元、740亿元、251亿元,毛利率分别达到92%、75%、87%,净利润分别为627.16亿元、266.91亿元、103.65亿元。

  大众品个股上,金龙鱼(300999.SZ)业绩一骑绝尘,2022年的营收达到2575亿元,其次是伊利股份(600887.SH)及蒙牛乳业( 02319.HK ),营收分别为1232亿元、926亿元。

  不过,论及盈利能力,还数伊利股份,农夫山泉(09633.HK)及海天味业(603288.SH)名列前茅,分别为94亿元、85亿元、62亿元。

  相较之下,受外部环境压力及需求减弱影响,烘培食品业绩普遍承压。根据申万数据,2022年,该行业的营收增幅分别为-1.17%,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8.22%。

  反映在个股上,2022年,桃李面包(603866.SH)、立高食品(300973.SZ)、南侨食品(605339.SH)的营收增幅分别为5.54%、3.32%、-0.4%,净利润增幅则分别为-16.14%、-49.22%、-56.41%。至2023年一季度,立高食品的净利润有所改善,同比增24.6%,桃李面包及南侨食品则继续下降,净利润分别同比降12.15%、26.53%。

  机构持仓上,根据安信证券,2023年一季度基金食品饮料板块的配置比例为15.12%,较2022年第四季度下降0.09个百分点。其中,白酒持仓回升,同期环比提升0.03个百分点,超配幅度为7.52个百分点。白酒几乎“挑不出毛病”的商业模式,依然是机构眼里值得配置的行业。

  着眼2023年,随着行业需求明显回暖,整体业绩同比则有较大提升态势。根据申万数据,2023年一季度食品饮料行业收入3001亿元,同比增10.9%,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18.5%。

  02

  家电:美的集团营收最高格力电器盈利出色

  作为消费的支柱产业之一,家电是恢复及扩大消费的重要行业。过去一年,行业整体经历了海外通胀、需求下滑等影响,但仍维持着一定的经营韧性。

  根据中邮证券及iFinD数据,2022年,家用电器板块整体营收13913亿元,同比持平;净利润986亿元,同比增10%。

  细分到各子行业的表现,则各有优劣。在营收上,白电及家电零部件保持稳健增长。黑电、小家电及厨电表现则处于下风,不过在盈利上,大多保持增长态势。

  2022年,白电及家电零部件的营收增幅分别为3%、8%,黑电、小家电及厨电则分别同比增-14%、0%、-4%。在盈利上,白电、黑电、厨电、家电零部件的净利润则分别同比增9%、10%、3%、52%。仅小家电为负增长,净利润同比降2%。

  在整个家电行业中,白电的营收规模占比超六成,这也是机构重点配置的板块。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对公募基金的重仓股明细数据分析,2023年一季度家电板块基金重仓持股市值比例为1.96%,较 2022年第四季度增加了0.34个百分点,从子板块来看,公募基金的资金配置主要集中在白电板块,同期的配置比例从0.9%上升到1%。

  个股上,白电龙头企业美的集团(000333.SZ)、格力电器(000651.SZ)、海尔智家((600690.SH),2022年的营收及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美的集团营收3457亿元,净利润296亿元;格力电器营收1902亿元;净利润245亿元;海尔智家营收2435亿元,净利润147亿元。

  不难看出,美的集团以3457亿元的营收规模一家独大,但论盈利能力,格力电器则以12.18%的销售净利率居行业之首,美的集团及海尔智家紧随其后,分别为8.67%、6.05%。

  而唯一在盈利上实现负增长的小家电行业,至2023年初,业绩仍在探底。2023年一季度,该行业的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降11%、14%。

  在多家重点公司中,2023年一季度,业绩维持正向增长的公司极少,其中,小熊电器(002959.SZ)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28%、58%,而苏泊尔(002032.SZ)、九阳股份(002242.SZ)、科沃斯(603486.SH)、石头科技(688169.SH)等多家重点公司,业绩或增收不增利,或营收及净利润双双负增长。

  不过放眼当下,随着线下消费复苏,家电板块营收及盈利能力正大幅回暖。根据中邮证券及iFinD数据,2023年一季度,行业营收3428亿元,同比增4%;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13%。

  03

  化妆品:龙头争夺战加剧珀莱雅表现突出

  在消费中,另一大绕不开的产业便是化妆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其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也是各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发展钟爱的产业。如片仔癀(600436.SH)、鲁商发展(600223.SH)等。

  化妆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中,从市值论,居前列的公司依次是贝泰妮(300957.SZ)、珀莱雅(603605.SH)、华熙生物(688363.SH)、上海家化(600315.SH)、丸美股份(603983.SH)、上美股份(02145.HK)、水羊股份(300740.SZ),但从业绩上,这几家公司则有着一定差异。

  营收方面,根据上海证券研报数据,2022年,化妆品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6.89%、7.57%。

  个股方面,年营收超过50亿元的有上海家化、珀莱雅、华熙生物、贝泰妮。其中,上海家化营收71亿元,稳居行业老大位置。后三者则分别营收63.9亿元、63.6亿元、50亿元。而在2021年收入曾仅次于上海家化的水羊股份,在2022年营收47亿元,跌出了50亿阵营。

  在上述品牌中,珀莱雅颇具看点。整体营收上,距离其上市年份,即2017年17.83亿元的营收规模,珀莱雅上市后的业绩可谓连年高增长,不止于此,公司的主力品牌“珀莱雅”,亦成为了上市公司中首个营收破50亿元的本土化妆品品牌。

  珀莱雅的发展韧劲亦持续到了2023年。2023年一季度,受消费需求弱、大部分龙头线上收入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化妆品行业的营收增速普遍承压,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0.19%、41.11%,而珀莱雅则依然取得了29%、31%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速。

  丸美股份在2023年一季度的表现也相对不错。在渠道协同、多品牌并进策略下,其营收及净利润亦取得了25%、20%的高增速。

  机构持仓上,根据iFinD,2023年一季度,珀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基金持股比例较高,占比分别为7.17%、6.4%、5.32%。但在行业持仓上,叠加化妆品行业整体销售数据不佳,38大促各化妆品公司线上销售表现不及预期等影响,化妆品公司基金持仓下跌至3.71%,较2022年末下降2.97个百分点。

标签:
N本文来源:投资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