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利好!A股怎么走 中央股市利好

  大家好,一起看看周末大事以及券商的最新研判!

  周末大事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要继续发挥好制定经济工作重大方针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策略点评:又见“大象起舞”,这次如何演绎?

  对于A股而言,季度级别的胜负手在于资金面能否形成正反馈,推演几种可能的情形:

  第一,本轮中特估带动指数上行,触发因素可能是5月以后一带一路主题的诸多催化,资金面正反馈在赚钱效应的好转下形成,公募仓位已经较高(2023Q1主动偏股型整体股票仓位为85.23%,达到2012年以来历史最高水平),存量加仓的空间有限,一季度新增十万亿居民存款是增量资金的来源,但在正反馈效应形成过程中,风格轮动可能发生,类比于2014年12月是资金面形成正反馈效应的关键月份(当月TMT指数下跌10.43%VS低市盈率指数上涨28.3%)。

  第二,外资开始快速流入,我们在此前5月策略《预备进攻》中提出,5月以后,北上资金可能会从年初交易国内疫后复苏向交易内外经济增速差的逻辑转变,外资流入带动公募重仓品种的上涨也将会带来的资金面正反馈效应。

  第三,正反馈效应无法形成,则两大主线科技和中特估都无法形成更大级别行情,毕竟当前TMT板块成交额比例达到40%左右,已经到达较为极致的区间,而中特估的进一步上涨也依赖于市场成交额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认为以上情形,一、二各自单独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累计概率更大,三可能性较小。

  整体而言,此轮大象起舞行情再起,和2014年底有诸多类似,经济环境、事件催化、流动性环境均有其相似之处,不同的是相比于2014年,当前经济增速中枢更低,国际环境也有所差异,但最核心的差异在于2014年是流动性边际不断宽松带来增量资金,而当前属于流动性宽松但缺乏资金面的正反馈效应。因此,行情演绎的胜负手在于资金面能否形成正反馈,正反馈的形成大概率来自于中特估在一系列催化下带动赚钱效应以及海外资金重新快速流入,全年而言,科技股行情贯穿全年,但在2023年剩余时间内,科技股更大级别行情高度的大小则取决于资金面正反馈能否形成以及形成后增量资金流入的规模,而中特估在完成带动指数上行的角色前,从估值增速匹配的角度看,可能仍然拥有较为可观的上涨空间。

  3、国泰君安:势在“现代化”

  疾风知劲草,继续结构做多。回顾4月,我们提出的“大象也能起舞”,中特估+类债高股息重叠资产成为引领市场的投资主线,并逐步成为新共识。在4月末市场调整与恐慌中,我们在低点准确提示“疾风知劲草,回调遇良机”。面对当下投资者对市场投资的疑虑,我们的看法是:1)国内经济和政策环境的稳定,是股票做多的重要前提;2)经济活动与经济政策超预期与否不影响股票做多决断,只影响股票投资结构;3)政治局会议对“内生动力还不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深化改革”的定调有助于打消市场对于GDP好了就不需要稳经济的疑虑;4)“房住不炒”意味着当前仍不是全局性行情,而是结构性行情。5)美国对华投资限制风险即将落地,注意逆向布局。边际上,中国利率水平的下降与海外紧缩周期的结束,我们判断A股仍处于底部抬升,结构性做多的行情。

  势在“现代化”,主旋律在国有经济改革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们3月中旬以来提出“做多窗口期”的一个重要逻辑是,在国内风险预期稳定、无风险利率下降环境中,持有货币/类货币资产不论是收益还是效率都比较低。同时,在股票资产当中存在一个重要的资产类别具有低估值、高股息,且受益于国有经济改革与经济周期恢复。前者的特征令这一资产在利率下降环境中相对优势扩大;而后者的变化令这一资产内在价值改善。经历一个月石化、金融、建筑的上涨,我们提出该观点时红利指数股息在7%,现已降至5.84%。我们认为中特估+类债高股息资产的重估并未结束,但接下来会出现扩散,建议关注国有经济、数字化、现代化产业相关领域兼顾高股息细分的行业与个股(见正文)。此外,4月21号深改委、4月28号政治局、5月5日中央财经委三大高级别会议密集提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或预示顶层设计与政策将进入密集期,关注科创相关投资机会。

  看好风险特征不高、受益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长股:中特估/数字经济/创新药&;半导体。下一阶段机会聚焦在产业政策有进一步催化、盈利周期见底、交易结构较好的股票。1)国有经济改革(&;中特估)与类债高股息重叠资产的重估:建筑/石化/金融,以及扩散细分(传媒出版/运营商/设备/运输/中药)等;2)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继续看好股价调整充分、盈利预期见底,微观筹码出清,且中期维度受益周期性复苏和技术创新板块,美元紧缩周期的尾声也有利于长久期资产,看好低位成长:创新药/半导体(自主可控方向),以及政策有望进一步催化的数据要素&;经济相关子板块:运营商/云服务/算力/数据安全等。3)传统领域布局“性价比消费”成长性细分:啤酒/食品/餐饮供应链/黄金珠宝/大众白酒。

  题与个股:掘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与中特估行情的扩散。1、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维护产业安全和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看好半导体(中微公司/中芯国际/华特气体)/高端装备(纽威数控/纽威股份)。2、数据要素化提升数据资产价值,数字产业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看好运营商(中国移动)/数据服务(淳中科技/恒生电子)等。3、中特估叠加低估值高分红,且具备多重主题逻辑共振,看好餐饮零售(老凤祥/广州酒家)/医药(华润三九)/传媒(芒果超媒)/建筑(陕西建工)等。主题推荐:数字版权/创新药出海/一带一路/虚拟现实。

  4、【西部策略】拾级而上

  新一轮盈利周期正在启动。随着政策重心逐步回归经济增长,叠加经济内生动力逐步修复,A股市场的新一轮盈利周期正在逐步启动。此轮盈利周期的改善主要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地产链的修复性增长,线下消费的持续复苏,以及库存周期的推动。市场层面,随着去年11月以来的市场快速修复,A股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市场交易的核心逻辑正在由快变量(估值和情绪的修复),回归到慢变量(基本面的验证)。全年市场依然可以更乐观一些,但上行斜率将趋于平缓。

  重视传统行业内生增长的动能。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中美周期不同步,海外利率整体维持高位,国内政策保持稳定,经济修复平稳,映射到企业现金流层面,经营现金流修复的确定性要远高于投资现金流,在这样的环境下“量入为出”的传统行业依靠自身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去推动产能扩张的能力和意愿都会更强。事实上,从一季报来看,我们已经看到了新旧经济资本开支意愿分化,传统经济投资周期开启。房地产、煤炭、交运等行业资本开支增速较环比明显上升,公用事业、电新、化工等重资本行业维持较高资本开支。相对而言,双创板块资本开支增速明显回落,创业板资本开支增速转负。而这一趋势的变化,将是主导下半年投资的核心变量。

  重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特估值”带来的国企改革长期投资机会。国有经济关系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中具有的重要支柱的地位,是未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2023 年是贯彻二十大精神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收官后的首年,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数字中国”与“一带一路”等政策有望形成联动,政策高度确立国企改革投资主线。叠加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与央企“一利五率”考核机制的转变,央国企价值重塑将带动相应板块估值中枢长期迎来抬升。关注三个投资主线:1)资源整合型(央企专业化整合/存在重组预期的标的);2)科创领头型(“卡脖子”/国家安全方向“链主”企业);3)价值重估型(估值与盈利质量错配的板块和标的)。

  行业配置:随着五一消费修复逐步验证,重要会议表态总量政策仍然维持稳定,叠加联储加息靴子有望落地,市场此前担忧的一系列风险因素正在逐步消除,宏观层面市场中枢上行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中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修复行业分化收敛,海外利率中枢的长期预期逐步修正,叠加金融改革推进对于传统行业的估值提振,价值风格的回归仍是大势所趋。建议配置:医药中消费属性较强的消费医疗、中药、药房、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地产链上的家电,建材,轻工等行业;电子中的半导体设备、存储、面板等细分行业。

  5、天风证券:4月决断——一季报后的行业比较思路

  4月PMI数据再度回落至荣枯线下方,表明了当前经济复苏的路径仍不清晰。总量复苏力度不高+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最终在结构上就更容易指向与总量关联不高、景气相对独立、产业空间较大、估值弹性较高的主题赛道。

  从4月决断的逻辑出发,5月之后市场或向景气趋势改善更为明显的细分赛道和AI赋能方向倾斜:一是传媒和:十年一轮回——传媒逆袭,不止于修复

  我们认为红五月可期,仍是TMT和中特估双主线,其中,TMT进入基本面线索驱动基金配置的牛市主升段,中特估五月催化剂密集将继续发酵扩散。

  2023年TMT引领结构牛市。横向比较TMT内部,盈利维度,传媒和计算机具备率先启动的基础。

  原因在于,复盘13年计算机、19年半导体、20年新能源等结构牛市,可以发现盈利阶段对股价表现有指引意义。其一,牛市第一波行情启动时,指数上行斜率陡峭,此时盈利处在反转初期,往往对应盈利增速为负,相应的基金配置尚未明显提升。其二,随着牛市主升段展开,指数上行斜率放缓,此时盈利进入上行通道,相应的基金配置往往在此期间开始提升。

  结合23一季报,计算机和传媒盈利同比自22Q4触底向上,而电子仍在探底,一级行业维度看通信趋势不明确。这意味着,从盈利阶段看,计算机和传媒应率先启动。

  基金持仓视角,TMT中传媒的配置比例最低,以“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为统计口径,截至23Q1,相较于计算机8.26%,传媒仅1.08%。

  进一步综合产业逻辑和盈利确定性,传媒具备比较优势。其一,从盈利确定性看,游戏版号恢复发放,以及疫后修复,传媒的反转确定性较强;其二,从产业逻辑看,就AI潜在应用受益领域而言,传媒的行业构成以To C端为主,逻辑上看想象空间和受益顺序上都具备比较优势。

  当前我们认为随着本轮AI浪潮的逐渐深化,新一轮结构牛市正在被逐步催化,传媒既是数据要素的重要提供方,又有望受益于AI带来的多重变革。目前AI+传媒正在逐步落地,成为板块行情的重要催化剂。

  7、兴业证券:“数字经济”轮动强度开始从高位回落

  年初以来,市场轮动强度一直处于历史较高的水平。根据我们对一级行业近五日涨跌幅排名变动绝对值加总所构建的短期行业轮动强度指标,年初以来市场轮动强度中枢较往年明显抬升,2月底时更一度创下历史新高。此后3月初至4月中旬,随着主线聚焦“数字经济”,市场轮动强度阶段性收敛。而近期,市场轮动再次加速。

  因此,今年市场主要矛盾或许并非择时,把握轮动的方向更加重要。

  虽然这种轮动看似杂乱无序,但深入复盘后依然能发现清晰的逻辑链条,即“一个大循环、两个小循环”:

  “一个大循环”——“数字经济”和“中特估”之间的轮动。例如,3月中旬至4月中旬,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叠加AIGC技术进步以及政策的持续催化下,我们看到“数字经济”成为资金聚焦的方向,TMT板块迎来共振大涨。又如4月以来,随着“数字经济”在前期大涨后拥挤度快速提升至历史高位、甚至进入到局部过热的状态,叠加业绩期市场风险偏好收缩,我们又看到市场主线逐步向低估值、高分红、涨幅落后,同时有政策加持的“中特估”轮动、切换。

  “两个小循环”——“数字经济”与“中特估”内部的轮动。“数字经济”和“中特估”的内部结构,也是随着整个板块的上涨在不停地轮动和切换的。例如“数字经济”从去年底的信创,到2月的AIGC,再到3月的算力、云计算、半导体,以及4月的光模块以及近期的AI+,整体上就是一个在内部不断跟随性价比、拥挤度和产业催化寻找主线方向的过程。与此同时,“中特估”也是从我们一直以来聚焦的运营商、能源链,向“一带一路”、大金融等扩散的过程。

  而当前,从“大循环”的角度,4月份以来“数字经济”与“中特估”的相对收益已显著收敛。“数字经济”内部的交易拥挤度已显著回落,其中多数细分方向拥挤度压力已回落至历史中等乃至偏低水平。因此,往后看两条主线的相对性价比或再次进入到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需更多关注“数字经济”与“中特估”内部的“小循环”。

  8、【安信策略】转入“弱预期、弱现实”定价?

  首要明确的是当前“中特估”行情占优的格局会持续。对于当前市场交易逻辑,我们再次强调四个观点:1、存量博弈下,只要经济弱复苏,TMT就不会输。2、若存量资金转向增量资金,增量资金买价值则价值(相对景气低PEG与低估值品种)必胜。3、若市场预期转弱,买“中特估”不出错。4、当前经济复苏定价在消费内需领域的确定性更强。就当前市场探讨后续是否持续围绕“经济边际动能大幅走弱”(弱预期、弱现实)的定价(5月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下降至109,接近2022年10月水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尚且不能得到准确结论。

  对于AI数字经济TMT行情,我们在“存量资金”+“弱复苏”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2023年TMT大概率放业绩”和“泛新能源离均衡仓位(20%)仍有一定距离”两大观点,认为5-6月开启第二波上涨值得期待。事实上,通过对历史上大级别产业主题投资简要复盘,会发现通常是双顶部结构。对于4月至今TMT板块内部传媒和通信、计算机、电子行业出现涨跌分化的现象,资金不断向强势赛道传媒集中,我们认为很大程度上与产业主题投资相关性较强的两融资金相关,上周融资盘自2月份来首次净流出,结束近3个月的持续净买入,融资资金净卖出额达227.76亿元。同时,近一周仅有传媒行业获得融资大幅买入(+42.56亿元)。这种TMT内部分化若要转化为普涨,以致于开启第二波上涨需要在资金面上持续跟踪观察。

  对于市场整体,当前维持我们在2月初就提出的大盘指数处于“山腰处的歇脚”的观点是公允客观的。毕竟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6.6-6.7的回摆迟迟不能确认(目前处于6.8-7震荡)。事实上,对于A股市场中枢的上移,我们明确将关注点已经放在ROE拐点判断上,预计A股ROE的回升在Q3甚至更晚些时候出现。此外,5月美联储加息25BP落地,大概率是最后一次加息,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忧虑正在加深,是否明确转降息逻辑目前无法确定,后续定价依然存在反复。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基于我们的广泛交流,我们此前提出的“低位股迭起是轮动的本质”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把握低位股+边际改善就是2023年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近期保险板块就是一个例证。

  9、华西策略:先抑后扬,聚焦央国企主线

  中央财经委首次会议释放积极信号,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人口高质量”,再次强调重视和爱护民营企业。本次会议是二十大后的首次中央财经委会议,会议规格高,将指引中长期宏观、产业政策的发力方向。具体看,会议将“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首位,并提出五个坚持,兼顾当前和长远;“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此外,会议提及“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大匠”,再次强调重视和爱护民营企业。此前二十届中央深改委首次会议也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利于增强场外资金入市信心。<?XML:NAMESPACE PREFIX = O />

  A股业绩底探明,后续有望逐季改善。A股企业一季报相对平淡,并未超出市场预期:23Q1全A营收累计增速下行,净利润增速转正,但全A(两非)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继续下行;23Q1全A(两非)ROE(TTM,整体法)为7.63%,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主因资产负债率和周转率下降。往后看,A股本轮盈利下行周期已接近尾声:单季度来看,一季度全A净利润增速已转正,全A(两非)净利润增速仍为负增,但营收增速已出现改善。一季报探明业绩底后,随着国内经济复苏纵深推进和低基数效应,预计二季度A股利润增速将大幅改善。

  投资建议:5月A 股有望“先抑后扬”,聚焦央国企主线。对于五月A股市场,我们认为此次中央财经委首次会议释放了积极信号,尤其是再次强调了重视和爱护民营企业,将有利于增强场外资金入市信心。盈利端,一季报上市企业业绩底探明后,A股将迎来盈利上行周期,预计五月A股“先抑后扬”,操作上,建议逢低敢于布局。行业配置上,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本月我国将举办首次“中国+中亚五国”元首峰会,有望推动各方在重点领域的合作深化,建议聚焦受益于“一带一路”和“中特估”持续催化的优质央国企

  10、中泰策略:市场集中度均衡后的投资方向

  二季度海内外风险犹存,市场整体或仍以调整为主,建议关注医药板块,军工、半导体等国家安全板块,以及央企公用事业等主线。具体来看:1)疫情对于社会的长期复杂性影响,居民看病需求的提升及国家后续对于医疗资源的投入加速,使包括中药、医疗器械、OTC、药店等在内的医药板块的景气度将贯穿全年,甚至更长的周期,中药、OTC等医药品种逢调整可逐步布局;2)今年军费增速保持稳定增长,叠加供应链安全和军工集团国企改革的催化,军工板块或存在较大的结构性机会;美国加强对于中国半导体等行业的封锁,半导体等安全板块或有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倒逼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3)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低估值高分红的央企龙头仍是A股估值“洼地”,价值实现有望重塑央企估值。4)疫情冲击与地产下行影响下,与地产财富效应相关的高端和耐用品消费承压,与“口红效应”相关的国货、大众消费则受益,关注大众消费逢低布局的机会。

  

标签:
N本文来源:中国基金报